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有品教育的重要性

發布日期:
作者: 老張。
點閱率:1,207

  呼應金門日報社98年11月8日社論「校園是民主政治教育最後的淨土」,文中提及,教育部所推動的「台灣有品運動」,即以「品德教育」為首。筆者深深感受到有品教育的重要性,但不是因為打假球,及伴隨有爭議性人物出遊之事,是因為暑假期間,於圖書館發生的一些事,故有感而發。
  暑假期間,筆者於臺灣的一間鄉下小圖書館,大概是暑假期間,加上所謂金融海嘯之故,家長無法帶其出遊,小朋友只有窩圖書館一途,別無他處消磨時間。但是,多半有小朋友的地方,該地方會不得安寧。
  在那一段暑假的日子裡面,筆者因為欲參加國考之故,而有必要每天跑圖書館,每天幾乎都需要一個寧靜的空間可以唸書。但是根據個人統計的結果發現,那一段有小朋友「伴讀」的圖書館裡面,不難有下列情形發生:一、帶食物進圖書館;二、小朋友吵鬧;三、利用個人物品霸佔位置。
  然而,以上三種行為皆是圖書館已公告公然禁止的行為,卻還是發生了,而且幾乎每天。
  一個原本該安靜的環境,卻因為這三種行為的發生,而使得部分真正想唸書的人,非得使出絕招,有人選擇開罵,有人選擇能躲到安靜的地方就躲,儘管那個地方沒有冷氣,有人乾脆買好一點的耳塞,跟他拚了。
  試問,好端端一個圖書館,變成這種地步,像什麼樣呢?
  以上三種行為也不是完全針對小朋友,帶食物進圖書館的行為是連家長都會犯的錯,為了鼓勵孩子讀書,讀到一定進度了,准他吃爆米花,而且是當我面前,親自餵食她的小孩。家長都如此,何須說小朋友的品德教育?
  我想臺灣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品德問題,品德教育不能完全倚靠學校教育,我認為家庭教育佔最大因素,家庭教育往往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無奈許多家長皆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教師,以為,已經花錢把孩子推到學校受教育,上補習班,就已經對他是負上相當責任了?!
  教育部擬推的「台灣有品運動」,應以宣導家庭教育為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