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是「廢棄營區」還是「戰地遺跡」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靜修。
點閱率:1,979

金門縣政府日昨召開99年度軍方釋出營區有無使用計畫會議,縣長李沃士強調,這些屬於歷史性的產物不能複製,撥用單位在撥用後儘量不要破壞,要做活化使用。李縣長指出,軍事碉堡營區算是金門資產,一旦被剷平就再也找不到,這些有的破、有的爛的營區房子,破的有它的道理和味道在,於活化使用時不一定要破壞它,許多當年金門退伍的老兵,於重回金門走訪。觀光時,能再走一趟看到這些場景,一定感動回憶無窮(見五月廿日本報二版李增汪記者報導),不錯,在網路部落格就架有「記錄戰地戰地史蹟戰史……見證金門戰地歷史」,日前許丕達的「長城堡」何辜見報當日隨即被引用,次週版主「安頭」再訪長城堡,認為「先拆後建」,拆了就沒了還建嗎,不多說,多留一點照片才是真,民間人士這麼有心的記錄金門,金門主政者呢?從前縣府團隊到今天,所謂「金門縣政府接管金防部空置營區碉堡實施計畫」依法行政,並沒有主動積極,首先我們認為金防部未釋出營區前要善盡維護之責,否則營區沒人住沒人維護頹廢嚴重,其次我們認為金門縣府不能坐待營區釋出,就要爭取收回,軍方在金門是沒有土地可言,這些土地如果是私人的就要歸還,可惜很多已被不是私人的或宗親會登記私有,縣府如何解決有待思量,如果訂一個辦法認為這些半世紀以上的營區房舍是歷史建築戰地遺跡收回不失辦法,我們再把這些營區串連成全島的旅遊景點,讓三千人去永續就業維護不就兌現李縣長參選政見創造三千個工作機會嗎,要知道金門每一個村莊都有一個營區,從料羅蛙人、新頭、湖前、塔后播音站、閩工處、夏興、成功、尚義、雙乳山、機場、昔果山、后湖長城堡、泗湖、歐厝、東沙、珠山、翟山……,我們讓旅客一個營區走過一個營區,不是賣點嗎?保留營區原來的面貌,不要「規劃設計」太活化,旅客要看的是,原來的陳景蘭洋樓、北山千百彈孔樓,千萬不要為了爭取三億元經費「魅力改造流星計畫」,而失去了這一連串營區的保存維護,畢竟花了千萬元以上把溪邊兩棲偵查營區拆了仿蓋了以前學校當活動中心就值得,如果另覓他地興建不是兩全其美,就像把料羅海光戲院拆了鋪了大陸石頭,如果保留不是更讓人回憶,像金東電影院、藍天電影院……這些還碩果僅存的,但願在李縣長的堅持下能不被摧毀殆盡,也許有一天「流星計畫」是讓這些被記憶的原址又重建,像現在蓋古區「太巖廟」,不覺我們可以讓它成為戰地遺跡的又為什麼要人為破壞,日前,縣衛生局欲覓地蓋新大樓,我們希望千萬要避開「營區」,「營區」拆了就沒有了,新大樓可是到處可見可蓋,環保局對面可能是雙乳山營區,羅寶田神父公園後方的營區何不連結公園保存,羅寶田神父房舍千萬元拆光,見證的也僅一道圍牆,花草石頭規劃能比得上大陸,何況又是大陸產製!讓人不勝唏噓,閩南建築,戰地遺蹟,自然生態,這就是金門的「定位」,還有什麼可以「國際接軌」,今天不做,明天後悔,都十幾年了,尚且還一直要求擎天廳開放,大膽島開放,甚至日前希望國防部讓觀光客看火砲射擊、蛙人表演,令人汗顏,這些年,在觀光的投資竟然還是回到原點,那些給我們「規劃設計」的好像是利用我們的「價值」在爭取經費而已,並沒有保存原來的「價值」,風光幾天的「18個碉堡展」可以為殷鑑吧,相信碉堡被「藝術裝置」和它花費金錢不成比例,日前聯合報A9版話題頭條報導:大地之屋,軍令如山,藝術創作,廢棄營區迎新生,值得金門縣府新團隊去觀摩,在雲林縣西螺大橋南端堤防邊坡的舊營區,數10名藝術家在這裡揮毫、捏陶、演奏、盡情創作,裡頭的崗哨、步道、寢室、彈藥庫保持原貌,又在營區門口「軍令如山」標語前,再加「藝術似海」,反觀我們撥用的營區,東洲那裡已把圍牆剷平,還沒人住,營區還是原來樣子,而榜林往金技被後憲撥用應該花了不少銀兩修繕,原來的圍牆也不見了,說不定有辦法的話年年要經費年年「改善」,就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活化」,當然,這只是二處經常路過所見,其他大概也差不多,更有甚者被金酒新廠撥用的砲兵陣地、寧山庫可就大興土木不留「痕跡」了,吾人不解,為什麼明明知道戰地遺跡是「寶」,人家文建會的補助經費都不要,我們卻「甘之如飴」,難道這是政治人物揚言建設所要的「發展」,殷望縣府新團隊領導人能夠為更長遠的金門留下金門的歷史,寧棄選票也不棄金門「碉堡」營區,想想沒有當時留下的翟山坑道,今天怎能據以爭取三億元以上經費「流星計畫」,可見流星即逝無影,而留下翟山原貌才是真的,何況我們還有比翟山坑道更多的「廢棄營區」「戰地遺跡」,維護保存,是申請「世遺」的不二「金門戰地」法門,「金門」戰地豈能「自毀」無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