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
李沃士縣長上任以來,積極任事的態度,令人耳目一新。春節、清明的海空輸運,以及協調軍方的軍機協助輸運,近日又獲軍方同意遷移尚義機場旁的碉堡,未來金門將與松山機場同一起降標準,「霧鎖金門」的景象,將可望獲得改善。可見事在人為,努力一定會有進展。期待不只李縣長,整個縣都能積極地動起來,金門的向上提升,政府的每個公部門,民間的相關單位,也都要積極參與。全體一心,金門一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有些發展方向的釐定,期待相關單位集思廣益,盡快做出最正確的策略,避免資源的浪費,減少錯誤政策的建設虛耗。
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的迷思
理想、目標、眼光可以放長遠,但施行必須務實。聽說郭台銘先生創業初期,即有雄心壯志,但我們知道他還是從幾人的小工廠做起。王永慶先生剛開米店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他後來會建立世界級的塑膠工業王國。所以循序漸進才是根本之道。
很多人以為金門蓋個五星級飯店後,金門就成為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觀光客就來了;以為有免稅商店,觀光人潮就源源不絕;以為有賭場,賭徒就來了,是這樣嗎?
金門的觀光軟硬體基礎做好了嗎?如果還沒有,我們的觀光業是不是在殺雞取卵,來一個觀光客少一個?我的朋友帶友人到金門玩,住某民宿,他告訴我:早餐的稀飯是冷的。另外一位金門人帶朋友到金門玩,那位朋友要求開立住宿發票,櫃台小姐說:我們老板不在,發票不知道放在哪裡?無法處理。以上個案都屬實際案例。金門的觀光住宿軟硬體水準,大部分連二級城鎮的旅社都達不到,如何建立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
乾淨、舒適、貼心的服務是觀光旅館的最基本的要求。外語人才夠嗎?觀光景點的解說充分嗎?金門的觀光主管單位一定要多宣導,定期舉辦人員訓練、講習。我知道金門有些民宿業者很用心,也有很棒的理念,相關公部門務必全力輔導業者提升觀光品質,業者也應該從基本的服務人員的訓練,對客人應對、餐飲衛生品質等基礎做起,才能逐步提升觀光水準,進而帶來觀光人潮。只想眺望天邊的彩霞,卻踩爛眼前的玫瑰,殊為不智,也失之好高騖遠。
活化觀光資源的謬誤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局,將「迎賓館」改裝為戰地和勞軍文化展館,這實在是對金門寶貴資產的再次糟蹋。「迎賓館」曾經住過蔣經國總統、新加坡李光耀總理、鄧麗君、白嘉莉、鳳飛飛等名人。曾號稱「地下希爾頓」。金門很多建築物可供戰地和勞軍文化展館之用,但「迎賓館」絕對是全世界僅有少數的坑道旅館,況且有這麼多名人加持,及歷史意義,不繼續以賓館面世,實在非常可惜。
日本石川縣的加賀屋溫泉飯店,以體貼入微的服務,連續25年獲日本總合排名第一;台北的圓山飯店,以獨特的中國宮殿建築特色,也始終擁有高人氣;上海外灘的和平飯店,到現在還保有30年代的老爵士樂團。這些旅館都因為獨一無二,或稀有性,或有歷史背景,而享有很多朝聖的觀光客。
如果「金門迎賓館」重新整修,房間有「經國總統套房」,「光耀總理套房」,「鄧麗君豪華套房」,住房率一定天天爆滿,訂單接到手軟。
金門也正在進行軍事營區活化。請記得「活化」並不是要你把它改頭換面,而是付予它新生命,讓它活過來。上述的迎賓館,非但沒有活過來,如果持續用做戰地和勞軍文化展館,「迎賓館」將永遠成為我們的回憶,你不覺得悲哀嗎?
筆者唸完書留在台灣,所以也當了二年大頭兵,訓練中心在嘉義中坑,服役則在后里二十軍區。數年後,有次經過嘉義,特別繞道去中坑看看,去年到台中玩,也再次轉往后里,可惜該地區已經改成中部科學園區,友達光電正在大興土木。我想,我不會第三次去后里了,因為營區已經不存在了。同理心,曾經在金門當過兵的「砍台仔」,應該也會找機會回金門看看。但如果碉堡已經不在,中山室也不見了,他們還能看什麼?如果還有民間收費浴室,如果還有撞球冰果室,如果美加美、銀馬車、僑聲戲院還在………該有多好。
觀光行銷的重要
現在是一個需要大量行銷的時代。近年來最成功的,大概就是2008年澳洲大堡礁的半年薪水300萬,號稱全球最輕鬆的工作的徵人廣告。只花300萬,全世界都知道澳洲大堡礁。又如幾年前的ING馬拉松賽跑,一句「大家都沒空」的廣告詞,引起廣泛討論,可見好的廣告的威力。
筆者先前於本欄投稿曾經指出,金門的觀光不能善加宣傳,實在可惜!在電視上,可以看到澳洲、馬來西亞、澳門的精彩觀光廣告,我卻沒有在電視看過金門的觀光廣告。
金門縣政府計畫擴大辦理金門馬拉松賽、迎城隍、花蛤季等大型活動。這些都很有特色,季節區隔也很適度,訴求對象也不一樣,只要周詳規劃,大力宣傳,應該可以吸引各類不同的人前來金門。但還是只見在本地的金門日報宣傳,應該大量的在台灣主要媒體曝光、宣傳。最近澎湖縣的花火節,也頻頻在電視媒體廣告,這方面金門縣政府顯然做得不夠。
確立金門發展定位
金門到底要中低度開發?還是高度開發?要建立大學島?還是要開放博奕?(此二者明顯衝突,筆者個人反對金門成為博奕區,有必要,贊成舉辦公投)。有人倡言金門需要六十萬人口,觀光等事業才能發展;有人建議要環島雙向六線道公路。金門能否以原來低調樸實的樣貌發展觀光?我們周邊的廈門、澳門、香港,已經高度開發,金門還有能力進入此紅海競爭?我們有足夠競爭條件?或者我們務實的以人文自然、戰地史蹟來吸引觀光客?峇里島以奢華的Villa SPA聞名,北海道展現其北國風情,澳門、拉斯維加以賭城吸引觀光,香港是購物天堂,每個地方都有鮮明的特色,也吸引不同需求的觀光客,金門不可能什麼觀光客都要,尤其金門地方太小,恐不適合深度旅遊,以吸引到廈門或台灣旅遊的旅客為目標,增加其到金門的行程,是比較務實的做法。根據金門日報2010年5月11日李增汪記者的報導:文建會認為,「文化資產」是金門的重要觀光資源。又據調查,到金門觀光的主因:第一是自然景觀佔51.4%,閩南建築46%,戰地色彩佔40.2%。這些數字應該對發展金門觀光的相關權責單位,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文沒有說明,是否有針對金門如果有博奕、有免稅精品的意向調查,不知道能吸引多少觀光意願?
選舉依民意調整競選策略,商品行銷也勢必先做市調,各類職業運動以選手各項數據分析強弱,可見分析調查對決策的重要。「國際級觀光島」,「精品免稅島」或許是很好的選舉語言,但卻不一定適合金門。我們能不能替子孫留一塊淨土?我們可不可以用低調樸實,人文自然的樣貌發展觀光?值得所有真正關心金門的人深思。(財團或利益團體想的「開發金門」,是土地開發,然後從中牟利,甚至假開發,真炒作。目前的幾個大型BOT或開發案,應該確實訂出時程表,有效管理,避免炒地皮等不當行為。誰會比我們更關心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