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簽ECFA比早收全拿更重要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原亮(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
點閱率:846
第五次江陳會於6月29日在重慶舉行,並完成ECFA的簽署。針對綠營質疑,早期收穫清單未將當初因應「東協加中國自由貿易區」成立時衝擊最大的石化、機械及汽車等三產業列入,但事實上,經過兩岸兩會三次協商之後,台灣早期收穫清單項目已從300項增至510多項;其中,台灣早收清單產品出口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約占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金額的13%;而中國大陸早收清單,占其出口至台灣產品的6%,而出口金額為20億美元。
在政府堅持不再開放大陸農產品和大陸勞工進入台灣的前提下,中國大陸目前提出的早收清單只有200多項;就此看來,政府近幾個月在洽談ECFA的努力與堅持是值得鼓勵的。
由於ECFA中加列早收清單的談判,就是希望爭取到最大的獲利;因此,政府在正式洽簽ECFA之前,一定會再盡力爭取將石化產業的聚丙烯與聚乙烯、工具機中的數位控制機床、汽車整車等項目納入台灣的早收清單。然而,兩岸首次洽談經濟合作協議,雙方若能給予若干彈性,將有助於順利洽簽未來後續的相關協議。在目前早收清單的規模和金額已經很大的狀況下,一時未能列入早收清單的產品,仍然可以在ECFA簽署之後,啟動後續的協商並進行合作。
ECFA如果能夠如期簽署,會比堅持早收清單一定要囊括所有項目來得重要;換言之,早簽會比早收重要。因為除了早收清單之外,台灣更希望能夠透過簽署ECFA,增加台灣參與東亞區域整合、擴展國際經貿空間的機會。因此,若能即時洽簽ECFA,不但外資可能因為看好台灣投資環境而進駐投資,台灣也有更多機會與鄰國進一步強化經貿往來,或簽署其他的自由貿易協定;都將比等待早收清單項目更為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