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是選擇題或是非題﹖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原亮(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
點閱率:883
ECFA目前進入國會審議階段。但在立法院逕付二讀程序中,朝野爆發肢體衝突。從總體觀察,國民黨的策略多元化選擇的戰略,目的是打開經濟鎖國困境,不僅置焦於中國大陸,更是放眼全球;而民進黨則將反ECFA視為政治運動,訴諸於是非題。在面對全球經貿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的經濟戰略究竟應該是選擇題或是非題?這是一項非常嚴肅與重要的議題。
ECFA簽署後,政府積極展開全球經貿布局規劃,馬總統立即宣布行政院成立「全球招商專案小組」以及國安會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全力推動國內產業創新,並向歐美日招商、爭取台商回流的計畫,全盤籌劃台灣未來經貿發展的布局工作,以具體作為提振台灣經濟。
事實上,簽訂兩岸經濟協議已在國際間引起顯著的迴響:美國政府主動發表聲明表示,對這項成果「感到鼓舞」;歐洲、日本等主要民主先進國家也肯定此舉有助台海和平;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更提出「兩岸經濟協議可說是精心調製的維他命」;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拉米所也直言,兩岸經濟協議可改善兩岸關係,確保產業競爭力,進一步與世界經濟整合、吸引外資。此一說法與馬總統所言「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不謀而合。此外,歐盟更以具體行動,正式提案將台灣納入免申根簽證的國家及地區名單中。ECFA尚待國會審議,而正面效益已開始浮現。
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協議後的正面效應正陸續發酵,而讓國人越來越可確信,兩岸經濟協議不但將使台灣「轉骨」,更因為各國對台灣未來發展信心倍增,而給予台灣較過去為佳的待遇,而使我外交空間得以擴展,主權獲得實質的保障。基於此,我國不能陷於「是非題」的困境,應該放大格局,順著國際潮流走,以多元化的戰略「選擇題」,創造台灣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