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ECFA布局金門應再創黃金時代
第五次江陳會在重慶簽署ECFA,這不僅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里程碑;更是台灣經濟再起飛的關鍵時刻。身為金門人,我們不能自外於歷史轉變的潮流,必須加強對兩岸經濟架構協議的深入認識。
ECFA與其說是對岸讓利,不如說是兩岸互利。對兩岸經貿發展而言,ECFA可以建立兩岸經貿交流秩序與機制、擴大貿易與投資合作,提升雙方的合作水準與成果;對大陸而言,經由關稅降低,原料、零配件的輸入,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進而增加勞工福利與整體社會福利水準。ECFA不僅是為台灣人民興利,同樣也為大陸同胞興利,是互利互惠、共創雙贏。
處於嶄新的兩岸新局與經濟前景,金門的戰略地位無可取代。過去金門仰賴駐軍創造了第一次經濟發展的四十年。但是戰地政務解除之後,經濟卻蕭條了十六年。如果金門能突出策略與作為,有效連結台灣的ECFA效應,我們有機會再創下一個黃金時代。
其實,ECFA最重要的價值不止於早收清單,而在後ECFA時期以ECFA為軸心所提升的網絡治理(network governance)能量。面對國際經濟情勢的快速變遷,政府除了建立ECFA這條高速光纖以外,應該同時建構總體經濟政策的網絡治理平台。
以ECFA為中介平台,連結中國大陸和區域經濟的網絡一旦建構起來,將對外資與台商產生「磁吸效應」。尤其兩岸之間(大小)三通直航的網絡和機制不斷發展和充實,加上ECFA的簽定,讓台灣創造出連結中國大陸和世界經濟體系的關鍵地位和角色,那麼台灣成為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是指日可待的。
金門掌握小三通門戶,這是地理的優勢,更是歷史的機遇。我們不能辜負這片好山好水,而是要做對的事情,激發金門的積極性,再創經濟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