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國文能力
從電視及報章雜誌,常可見家長團體聯盟及文化工作者跳出來呼籲政府應當更加注意學生的語文能力低落問題。確實,隨著國文授課時間的縮短,教材內容的縮減,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略嫌不足。針對此一現況,筆者提出個人淺見以供參考。
一、從作文教學實務著手
表達能力與作文能力息息相關,若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來寫作,語文應用能力自會隨著練習次數增多而進步。
作文的優劣,往往取決於文章的內容及修辭。針對修辭方面,可以要求學生在一篇作文最少要用到三個修辭法(如誇飾法、譬喻法、排比法)或是名詞前一定要有形容詞、動詞前一調要有副詞修飾。並要求學生遣詞用字避免太過口語或淺白。
內容方面則是訓練學生於寫作前能擬定大綱,使得全文中心、主旨都能浮現。提示學生寫作須持正確論點,抒情文須能夠完整的表達情意;論說文的論證要清晰,理由要充足;記敘文不是如記帳般的記錄下來,而是要能夠針對某一事物或事件記錄下來。
二、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學生語文低落的緣由有一大部份是對「國文」缺乏興趣,學習動機低落,導致語文能力不理想。提升學生學習國文的動機,筆者的意見如下:
A、從事教學活動的準備時,多設計一些遊戲活動。如成語接龍、造句舉例、看圖說故事等。
B、以講故事的方式來上課。學生不喜歡老師只是單純的運用講述法上課,而是希望老師可以像在說故事那樣,有情感的聲調、豐富的表情、多樣的肢體動作等來呈現課本內容。
C、讓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程度提高。教師除了採引導式的問答法,另外也可以讓學生上台分享對課文的感受、請同學互相討論或是分組合作的方式來講解一小段課文,教師再作補充。
三、鼓勵學生作筆記,提升組織能力
表達能力的不足,除了吸收的詞彙量過少,另一方面亦缺乏語文組織的能力,以致辭不達意。若是能要求學生於課堂中試著練習將教師教授的內容以個人觀點呈現條列式組織,自然在嘗試的過程中逐步將外顯的教材轉化為自身內隱的知識。
四、電腦打字不能取代書寫
現今科技發達,人們溝通以手機或是藉由網路通訊軟體展開對談,傳統的文字書信往返減少,造成學生語文使用上重音不重義(學生最常使用的微軟新注音輸入法具有隨著上下文義自動選字的功能),教師及家長可鼓勵學生除使用注音輸入法外,亦需學習注重字形的部首類輸入法,加強對字形的辨識。
五、加強學生古典詩詞及古文的閱讀能力
古典詩詞文字優美、聲律典雅、用字簡潔,並具形式之美。古文表達當代的重要思想及刻劃時人生活面貌、感情發展。古典韻文及散文是我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資產,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學生卻對古文感到厭煩,考試遇到古文閱讀測驗往往束手無策,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古文的閱讀能力太過薄弱。
若缺乏理解的能力,再怎麼優美的作品皆如天書、陌生的文字。而要加強古文的閱讀能力,古文的背誦是不可缺少。教師藉由隨堂背誦測驗、默寫測驗、閱讀測驗著手,可提升學生的古文能力。另外可提供古文及其白話翻譯給任教班級,將它們張貼在公佈欄上,讓學生閱讀。長期持續,當學生欣賞古代作品如同悠遊於現代文學的步道,他們自然會愛上這些瑰寶。
總結:
任何一種語文學習除了要學習者有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帶有強迫式的努力。就如學習英語,若不勉強自己從背誦單字著手,最後怎會擁有閱讀外文書籍的能力。
提升國文能力是當務之急,但語文教育是無捷徑的,各式各樣的解決策略終究是要靠學生多讀、多寫、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