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往下紮根往上發展
擔任講師今年邁入第十五年,這一次八月九日、十日這兩天教授課程,讓我的感觸非常深,身為一個教育者我對學生的「 責任」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走入正途,教育孩子懂得「自重」才會有人「尊重」,現在的孩子真的不懂得「尊師重道」更不懂得「自律」,真的不知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已經出了嚴重的問題,每一個孩子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偏差,為什麼身為父母以及師長沒有在第一時間為這一群孩子導向正途了。
孩子從出生第一階段接觸就是家庭,而身為父母真正用心來教導自己的孩子嗎?還是把孩子丟給學校由學校去負責呢?身為一個教育者我深深領悟出,「言教不如身教」做為長輩,父母,你的做人處事是不是影響到孩子的將來,做好做壞都會讓孩子無形中去學習,所以無論你的孩子目前年齡多大,我都認為只要父母用心都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品質。
從小開始教育「教育需要往下紮根往上發展::教育才會真正落實」從孩子懂事哪一刻,身為父母的都應隨時做好「口語表達教育」以及「身教教育」,依據國家「教育白皮書」的政策,就是希望台灣的教育能真正的落實在每個人身上,培養教育的素養,發展「創造力」及「關懷的態度」。因此,「再造每一個孩子的競爭力」,教育的普及是絕對的關鍵。
依據教育部國小教育六年計劃,教育目的在傳授學生有用的生活知能,讓孩子擁有生存實力,所以教育的特性及身心發展妥為訂定,為孩子教育的落實與提昇,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是以前的教育方式,而多年來教育改革不穩定產生了很多後遺症,讓身為父母的不知如何教導孩子,家庭教育產生了代溝,孩子必須要去上補習班,但是有多少的家庭多少的孩子可以順利上補習班,一般家庭父母失業率越來越嚴重,很多家庭的孩子被迫離開學校教育,提早出社會工作,問題開始來,這樣年輕非常小的孩子出了社會,遇到社會問題以及危機狀況不知如何做解決,常常會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
所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政府」,有沒有真正關心我們未來的主人翁,激發孩子的想像空間,協助學生快樂進入教育領域,提升其學習動機及成就。鼓勵學生從探索中,實際體驗以及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方法。建立良好教育模式,提昇教學水準是身為教育者最重要的目標,不僅可以提昇教育品質以及社會真正的發展,是所有人民的責任,更是一個教育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