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第三期離島綜建方案公聽會的幾點看法
金門縣政府於8月7日前往台北英雄館辦理,由盧主秘主持,本人秉持關心家鄉公共事務而前往出席該案公聽會。茲有幾點心得陳述。一、本案是依據「離島建設條例」第五條規定由離島縣(市)提綜合發展而來,一期四年,第二期(96│99年)離島綜合建設到本年100年開始的第三期,估不論前二期成效如何,僅從「離島建設條例」基金籌募便知成就有限。該基金總額不得低於新臺幣參佰億元,基金來源如下:
一、中央政府分十年編列預算或指定財源撥入。
二、縣(巿)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撥入。
三、基金孳息。
四、人民或團體之捐助。
五、其他收入。
離島建設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行政院定之。以中央編列的參佰億元分十年,每年只有三十億而已,加上縣(巿)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撥入與其他財源,每年不會超過四十億。這些經費
再依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之離島,係指與臺灣本島隔離屬我國管轄之島嶼,有多少島嶼要分享這些基金?這些島嶼背後的政治實力又如何來瓜分這些基金?或是這些島嶼的居民又如何施展能耐來爭取這些基金?能爭取到的基金又如何拿來建設家鄉?
二、根據第一至二期經建會指出,首先在金門方面,便定位為發展「國際觀光休閒島嶼」,以「觀光立縣、文化金門」及「讓兩岸認識金門、金門走向世界」為推動目標,希望能以在地觀光產業、戰地史蹟,配合台灣、金門、中國福建日漸成形的區域經濟發展,推動金門成為觀光休閒島嶼。結果如何?小三通一晃十幾年,除了極少數的觀光集團賺錢之外,其他小店很難賺到觀光財,原因是被壟斷,因此大部分的金門人一直以「通三小」來質疑小三通。今天面臨兩岸大三通,以「觀光立縣」的金門如何突破兩岸的直飛市場,必然是第三期金門縣綜合發展的關鍵之一。從金門縣政府所規劃籌設的「金門國家公園」,此一重大方案,直接而有效地厚植金門之觀光資源,引導金門朝向觀光大縣邁進。另本縣也積極爭取中央補助,配合執行金門縣一號公園、金門風獅爺石雕公園計畫、辦理莒光湖金城海濱公園、小金門陽山等風景區景觀工程之投資、溪邊及烈嶼海水浴場、后湖、歐厝海灘公共設施之開闢、公共設施施建、金龜山風景區之開發,推廣「閩南文化」、「戰役史蹟」、「海岸遊憩」、「自然生態」等主題遊程,以因應「觀光立縣、文化金門」之施政目標。口號響亮、建設亦多,但是金門人又賺了有多少的觀光財?為何吸引不了大量的觀光客?其實只看一旦霧季來臨,機場裡雞飛狗跳的景象,還奢談國際與兩岸觀光?
三、金門縣政府委託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團隊所規劃的第三期的綜建方案,該團隊既認為金門是台灣的邊陲(公聽會後答應修正邊陲二字),一切建設只求給未來子孫留下低開發的成就,一再強調「不切實際、過於浮誇的發展計畫與實施方案,只會減緩公共資源的挹注,降低投入經費的實質效益」、「地方執行能力不及的實施方案,綜合建設實施方案就只是一本裝飾的報告書」。真不知該團隊是如何標到該案?金門縣不是與成功大學建立多種合作機制?成大的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團隊是否不及中華大學?我們不知其中原委,但該團隊已依法得標,金門總體定調之發展方向包括:國際觀光休閒島,內容以閩南文化及戰地特色為主,發展慢活及深度旅遊;精緻購物免稅島,做為免稅精品購物中心;養生醫療健康島,提供當地居民及台商優質的醫療服務;大學島,是建立一個全方位的大學;另低碳島,是配合節能減碳進行規劃。本次的綜建方案,則是提出具體計畫來落實長期的規劃內容│這一大套是否也「不切實際、過於浮誇」?
四、金門人才濟濟,在公共事務上如何團結爭取中央資源、提供該案細部執行方案、如何整合資源提出細部企畫,爭取可行個案。私人方面如何針對該案,學習發揮文化創業,學習活動企畫能力,在自己能力所及處藉機掙點錢?或可上網向澎湖縣政府與商家學習與借鏡,特別是海域與水上活動所開發的商機,是金門尚待努力規劃與投資的地方。
五、自李沃士縣長上任後,所率縣府團隊與議會議員的支持,一起積極規劃建設家鄉,大家有目共睹,金門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自然期待第三期金門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能夠成功,不只為子孫謀福利,我們這一代也期待能享受家鄉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