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金門縣長……輕鬆談政治
金門改變了多少?你滿意嗎?如果你是金門縣長……你會怎樣做?
一‧平衡金門東西部發展,遷移縣政府至金門中心點。
金門有句古諺:「寧願嫁給過西一欉蔥;也不嫁給過東一個尪」。一直以來,金門就是西半部(金城一帶)開發比較早,至今依然是西半部比較繁榮。金門這麼小,你很難相信它會有這麼大的開發落差,但它確實存在。如果扣除山外周邊,從太武山分隔整個金門,東半部相對落後。金門的重要政府機關也幾乎集中在金城一帶,機場、碼頭也全部不在金門東半部。如果我是金門縣長,我會將縣政府等行政機關搬遷到金門東半部。(中蘭瓊林附近)。它不但可以平衡金門發展,中蘭瓊林附近也位處金門中心點,各鄉鎮民眾洽公等皆方便。
二‧立即指定副縣長。我們需要副縣長,不但增加一個就業名額,而且可以幫縣長分擔工作,提高縣政府團隊戰力。
三‧另外聽說縣政府有意評估在官澳青嶼一帶設立遊艇碼頭?除了積極進行遊艇碼頭外,應該把遊艇碼頭增加功能,讓一般旅客可以進出。以目前水頭碼頭之擁擠,實在不能稱為「國家的出入港口」,大陸同胞一上岸,會以為走錯地方。不到金門一生遺憾;到了金門終身「萬嘆」。(出入境動線凌亂,免稅店比菜市場還狹窄)。在腹地有限的情況下,設立新碼頭分散旅客進出,是一石二鳥之計。目前從水頭到泉州(石井)要一個小時,如果改從官澳青嶼一帶出發,可以節省半小時。
四‧新設的大學、醫院、購物商場等也應該全面以金門東半部為優先考慮,縣政府必須以實際行動幫助金門各鄉鎮均衡發展。
五‧解決土地被國家佔有或無法過戶問題。
日前回金門,飛機座位旁是一位八十歲左右的阿嬤。飛行途中與她閒聊,知道她是到台灣做身體檢查。後來聊到她家住水頭,說幾十年前蓋了房子,因為是自己的地,又不懂法律,有加蓋停車位。她說最近鎮公所要強制拆除加蓋的停車位,她憤憤不平地訴說,自己的土地早年被畫成馬路,也沒有跟政府計較。我不清楚細節,又不能只聽一面之詞,當場只能安慰她。看著她泛淚的雙眼,心中很多感慨。我們家也有一塊地被收歸國有財產局,原因是民國七十年前後政府公告補登記時,因當時全家皆在台灣,並沒有注意到此類公告。雖然父親也曾經向監委陳情,也得到回應,但結論是必須依法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出售。而且我們並沒有任何優先議購權,說穿了,跟一般國有財產局公開標售案沒有二樣。
國民政府的國有財產局什麼時候到金門?怎麼能有那塊地呢?村子的長者都能證明該地屬於我們家的。那不是一塊多了不起的地,但父親已經九十二歲,上一代交給他的祖產不能確保,父親甚為不安。這樣的例子在金門有很多,有些因南洋親戚已經過世無法轉移登記,當然也有一些人利用當時補登記時佔為己有。但金門人大部分將土地視為家業,不喜歡侵占別人的財產,甚至覺得那樣的土地不一定會庇蔭後代子孫。
縣政府應該全面清查土地,讓被政府保管或有過戶問題的土地,有一個合理的解決。否則再過一二十年,上一輩離開後,土地的登記問題將更難處理。
六‧徹底解決就業困難問題。
看到金酒招考包裝員的空前激烈競爭,很多人都非常感慨!
金門福利賴以維持的金門酒廠經營,以及關乎數千個員工家計責任的金酒,過去四年營業額每年約維持100-110億,幾乎零成長。尤其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兩岸往來空前熱絡,金酒這股勢頭未能在大陸市場有所突破,無疑是個大警訊。豈可輕忽?難道沒有看見危機?金酒的未來絕對充滿艱困挑戰,但到目前為止,除了人事紛擾,看不出亮麗成績。
金門沒有大型民間企業,所以就業困難。縣政府應該有效地讓金酒、陶瓷廠等公營機關提升競爭力,如此不但可以增加安定的就業人口,並且有能力輔導民間企業投入,帶動周邊產業。如果金酒業績可以成長50%,金門的就業人數應該可以增加1500-2000人,要讓金酒、陶瓷廠等機關成長比較具體可行?還是編列特別預算實施所謂「八百壯士」的擴大臨時就業比較有意義呢?答案很清楚。
七‧最近台開的開發計劃等案停滯不前,其實不難理解。民間投資者也在觀望金門縣政府有什麼振興作為?筆者本年六月份在本言論廣場已經提出「財團或利益團體想的「開發金門」,是土地開發,然後從中牟利,甚至假開發,真炒作」?這類的事件,將隨著金門的開發預期心理而層出不窮。金門縣政府應該更謹慎處理。
針對大型BOT或開發案,應該確實訂出時程表,義務與責任也要明確規範,避免炒地皮、炒股價等不當行為。要建設金門,金門縣政府不要過度指望民間企業,金門縣政府應該善用金酒資源(財源),做適當轉投資,例如興建星級旅館等。把自己定位為開發金門的領頭羊,才能有效帶動地區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並且擁有主控權。「招商」與「弊案」,有時僅一線之隔。不可不慎。
八‧強力要求台金票價調降,甚至不惜抗爭到底。
對中央政府嗆聲,看看花蓮縣政府對蘇花公路的積極作為,帶著群眾北上行政院抗議;對民間企業施壓,雲林縣政府蘇治芬縣長帶頭與台塑六輕集團談判工安事件。為縣民爭取公平、公道的權利,是現代民選的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民氣可用,金門縣政府在與中央或業者(如台開BOT案航空業者票價等)溝通交涉的過程,或方法,必須充分展現民意(最近新聞報導廈門船票將對縣民大幅降價,令人欣慰)。
政府應該對業者實施特別價格控制,因為業者是由於兩岸政治協商,才在有限度開放航線下獲利,並不是業者自行開發出來的自由競爭市場,所以屬於「政策獲利」。
業者蠻橫不願合理反應價格,政府應該用「政策解決」,要求業者合理反應利潤,而不是任由獨佔失衡的市場決定。如果兩岸開放含外國航空業者也能經營,業者能因航班不夠而坐享其成?全球航空業者一片哀嚎,唯有台灣航空業者獲利,航空業者大賺「政治財」?票價卻吃人夠夠!合理嗎?離島交通條件特殊,政府應該以政策考量,而非放任業者予取予求。
另外根據本人投訴交通部所獲得的部分回答:「目前離島居民票價補貼之財源為民航事業作業基金,該基金主要收入來源為各航空站之業務收入(如場站費等)」。要求交通部或中央繼續尋求財源,以政策考量,因金門無其他適合代替交通工具的特殊現實問題,應該給予離島地區增加補助措施,縣政府應該繼續爭取。金門縣政府也應該自行尋求其他經費來源。如果金門縣政府可以補助縣籍民眾二成票價,將減輕居民的交通負擔,筆者也曾在縣政府民意信箱提出參考措施,不知縣政府是否有所實際行動?特將給縣政府參考的尋求財源或與航空業者的方案贅述如下:其一:金門縣政府制定法規,對利用小三通之航空公司,課機場建設費或清潔費(本人非法律專家,此提議適法性,請縣政府邀專家研究),再將課得費用,補助鄉親票價。其二:以定期包機方式可否壓低票價?其三:離峰時段之特別優惠票價可能性?(國外有所謂「紅眼班機」,以台金航線為例:早上九點以前,台灣往金門;下午五點以後,金門往台灣,均可視為離峰票價。其四:短期票券使用期限之折扣票價。(如二週或三個月內有效票券)。其五:非全面降價,每年補助縣籍民眾台金來回二次之優待票價,(依實際搭乘才予補貼,未搭乘或超過二次,皆不補助)。這幾項方案有硬有軟,也非全面降價,航空業者應該會有善意反應。
另外小三通的旅客過門不入的問題。如何爭取旅遊配套措施?以真正為地區帶來商機。沒有方便的交通,沒有合理的票價,就沒有發展觀光可言。
沒有「十二大愛金門建設」,也沒有「五大願景」,只想「真真實實」的解決鄉民的食衣住行育樂問題,讓縣民有尊嚴、有未來的希望。沒有激情的喊口號,也沒有美麗的競選支票。「民之所欲,將之實現」。你將在金門歷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