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觀光的魅力來自活的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石佳靈。
點閱率:903

金門擁有閩南少見的完整聚落,金門歷經戰地洗禮而挺立,金門更驕傲的是人才濟濟。但觀光吸引人的不僅是歷史古物,更是古物背後的故事,人們的生活方式,使用器具的方式,才是活的文化。這不禁讓我們好奇著:在金門,人們平常的娛樂是什麼?廟口的老者吹奏怎麼樣的樂曲?鄉親們在辛勤耕墾、豐收之餘怎麼表達對神靈護佑的感恩呢?這無一不是金門生活文化。戰地政務結束,許多軍事要地開放成為戰地觀光景點,政府多了許多可利用的公共空間,鬼斧神工的翟山坑道即為其一。兩屆的坑道音樂會使翟山坑道一掃戰時的緊張氣息,悠揚的大提琴聲飄送在燈光點點的水道上,一旁搖著船櫓的水手讓人以為置身在浪漫的水都威尼斯,精湛的演出與人文氣息讓坑道音樂會不僅場場爆滿,更要提前兩個月預約報名。但表演完,音樂家坐飛機走了,人潮散去的翟山坑道又回復冷清,只能等待導遊介紹。
如何是好的觀光?一、吸引觀光人潮。二、令本地民眾受惠,善於運用在地資源是一舉兩得的方式。舉例金門的音樂團體,金門學子組成的國樂團與西樂團曾在國家劇院公演,拿過大大小小無數的獎盃,表演水準令人讚許。試想如果有一天,水手依然搖著船櫓,音樂家是金門的學子們,從國家劇院到波光粼粼的「金門威尼斯」,不變的是高標準的演奏水準,演奏者不僅是家鄉的榮耀,更是日後的人才。一則藉由音樂提昇金門文化的品質感受,再則學子們有表演舞台,意味著有發展機會,也會更認同家鄉。泉州古都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泉州電視台固定表演「傀儡戲」、「泉州戲」等代表當地傳統文化的節目,即使是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觀光客,仍會為此著迷不已,而表演者也有了生活空間;西安市培養工匠人才,結合教學與實用於一體,學生每日的作業是木製宮殿模型,作品在商品處展售,所得費用即為學費、材料費等;又或者可以參考板橋林家花園的模式,每逢週末於花園戲臺安排穿著古裝的國樂演奏,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的情境,遊客沒有不停下腳步欣賞的。
這給我們一個思考點:要保持文化,就要讓文化是活的,活的文化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光不是只有展示與介紹,觀光是活文化的附加價值。如果在後浦老街能夠聽到傳統樂曲,不論是廟會或老者的吟唱,都會令人駐足流連,而這不也是另一種街頭藝術的展現?從政府到地方應該要建立信心,也要相信金門人文薈萃的實力不僅是在學術上,更在音樂、藝術等各方面也展露風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