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觀光軟實力之芻議﹗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898

歲末寒冬之際,此時,正是諸多公司行號犒賞員工的日子,更是吾等旅外遊子準備返鄉過年的季節,雖然,天地間是寒流一波波的接連報到,然而,這也意味著,時序已進入臘月,距離新春之親人聚首與團圓的日子,已悄悄的來臨,這是人世間的期待,更是一種真實的幸福!在此氛圍下,不禁令我憶起,過往在家鄉求學時,每當元宵節來臨時,當晚除了會在沙美新、舊街遊賞花燈之外,在沙美車站前方的空地上,都會重複上演著,自古以來,一直流傳下來的慶祝元宵節的活動,即是沙美村與後浦頭村之間,都會隔著一條馬路,然後以放沖天炮及鴛鴦炮的方式,來轟炸對方或彼此,以慶祝小過年的來臨,仍記,過往當沙美村與大浦頭村兩邊的人們,都被彼此的沖天炮或鴛鴦炮,轟炸的人仰馬翻與筋疲力盡之時,雙方才會停下猛烈的轟炸,然而,就在雙方停止轟炸之後,我們這群冒險家的好戲,才正要開始了,便是到沙美地下坑道探險,過往我們都會相約一起拿著自己所做的花燈及火把,混進沙美的地下坑道探險與壯膽,由於沙美地下坑道,範圍寬廣及位處小陡坡,所以當我們行走於地下坑道時,總感覺坑道是有上、下的坡度,不時在坑道的地板,還會有積水的現象,而且裡面還真的是一片漆黑,所以當我們這群冒險家逐一的進入地下坑道之時,我們幾乎是一個挨著一個,深怕自己會落單似的,那時的我們,大家是團結一條心,彼此之間的共同目標,就是儘速的將沙美地下坑道走完,那種探險的感覺真的很好刺激及很好玩 。
隨著時代的變遷,國內各地正逐漸的興起一陣在地之風潮時,過往我們這群學生於元宵節時,都會使用不要的奶粉罐或白蘿蔔(菜頭)及竹竿等材料,自己做元宵節的花燈及火把,當晚則是相約一起拿著自己所做的花燈及火把和使用壓歲錢購買的沖天炮、鴛鴦炮,前往沙美新、舊街與沙美車站前方的空地及沙美地下坑道,賞花燈及互相用沖天炮、鴛鴦炮來轟炸和溜進沙美地下坑道探險等活動,以慶祝小過年的來臨,著實值得相關的文化與觀光單位,加以規劃,並且搭配鄰近的榮湖、金沙溪、斗門溪、金沙水庫旁之田園風光與騎協力車賞鳥、尋訪野生海鳥、足踏金沙港灣的自然生態區暨晨(漫)遊元代沙美古市街、元代沙美傳統聚落、明代大(小)浦頭傳統聚落及清末之金沙灣為防禦盜匪入侵而興築的舊槍樓(小浦頭、沙美槍樓)與金門新十景之一的汶浦水岸風光「榮湖與後浦頭、後水頭之間」和太武山上之元代築寨石碑及曾是古時之山外地區(含塔后、料羅、東村等)前來金沙及沙美等地辦事、採買的太武山古道,以資發展充滿自我與特色的觀光軟實力,方不致浪費了金沙地區之好山好水與珍貴的文化資產!為甚麼呢?因為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過往的金沙地區因產鹽,故歷經五代十國及元明清等朝之開發,沙美(元代舊地名:浯洲鳳翔裡十七都後學村)因處金沙灣與金沙溪交匯處,在元朝時,為金門地區最高行政機關-浯洲鹽場司「官職從七品官(地址:金沙國中至東埔及榮光新村一帶)」及浯洲書院之舊址「元朝浯洲鹽場司馬闕司令所興建(地址:現今之沙美菜市場),舊時的金沙地區,更是金門地區居住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沙美(元代舊地名:浯洲鳳翔裡十七都後學村)亦因位處金沙灣、沙美埕、浦頭埕及浯洲鹽場司(元代舊址:金沙國中至東埔及榮光新村一帶)和浯洲書院之舊址(元代舊址:現今之沙美菜市場)、明代為金山書院邊緣,除了鹽工眾多和船運便利之外,更是商業雲集,為東半島的政經中心與文化重鎮,迨自民國初年依然還是金門地區的經濟中心,民初時期的金沙灣(金沙港),更是金門地區與中國大陸蓮河通航(金星輪)的港埠,故將金門文化園區搭配沙美地下坑道及周圍珍貴的文化資產和自然生態等,規劃為發展充滿自我特色的觀光之軟實力,確實有其實施的必要性。
(作者現為中華大學土木系建築組博士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