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當下﹐珍惜擁有﹗
近期看到新聞媒體報導台中PUB發生一把大火,活生生的造成許多家庭之天人永隔的情事,真是令人為之鼻酸,更覺政府相關部門,應痛定思痛及擬訂相關補強之管理規章,以保障人民之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方不致再發生憾事。對於那些痛失親人的家屬,在此也希望他們能早日的走出失去親人之痛楚,並且堅強的活下去!因為人生有時難免會面臨些許的憾事,但是,只要我們把握當下,珍惜擁有,我想應該可以減少諸多遺憾之發生!說到此,不禁令我憶起,1992(81)年4月下旬居住於金門東北方之大地村的外婆去逝時,由於學校(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值期中考,家母為免影響我的課業及金門那時仍處於通訊及交通不方便的年代(電話及飛機尚未全面普及)等情事,所以便未來信告知大地阿嬤已去逝之消息,故不知情的我,在大地阿嬤仙逝時,便沒有回去金門大地村奔喪,直到學校考完期中考之後,才託人寫信告知,真是令人傷感!我的外婆人稱歐勤香,原金城泗湖人,後來到后沙當童養媳,其原配因旅居南洋失聯及膝下無子嗣,但個性喜愛小孩,1941(30)年左右外公吳永遙剛喪偶(5舅剛滿周歲),外公單獨一人要忙進忙出及照顧年幼子女,實屬困難,大地阿嬤見此才改嫁到吳家,並將舅舅及阿姨們視為己出,我想這是值得後人推崇的情事!然而,未送外婆最後一程之情事,著實是筆者心中之最大的遺憾!為此,筆者於2009年參加海洋大學河工系(正取)及中華大學土木系(備1)博士班入學考之自傳內,就曾提起此事,為甚麼呢?因為1989(78)年夏暑於金門家鄉完成高中學業後,筆者帶著外婆的叮嚀與祝福,背起那沉重的行囊,告別親愛的父母與家園,便與電子科同學陳立人一起前往料羅灣候船,自此,便一路展開在異鄉跌跌撞撞的求學與工作和尋夢之旅。
如今,在走過天涯海角,踏過千山萬水,驀然回首時,方覺那曾經於高雄17號碼頭,躊躇、猶豫的18歲之青春少年兄,現今,也已邁入40而不惑之齡,然而,隨著人類的科技與交通工具,日益的昌明與便利之際,每當於返鄉省親與祭祖時,發覺位處金門家鄉之東半島上的沙美、大地、田浦等村落,那質樸與不經人工雕飾的歷史軌跡和風情,卻逐漸的消失及走遠,而佇立於風中的古老街道、古城池及傳統聚落,亦是隨著時間的消逝,日漸的荒蕪與頹廢!霎時,深感有愧於先祖們,因為在那艱難的歲月裡,他們是篳路藍縷的在開創歷史,而我們卻冷漠的任其荒蕪,後來家兄王天福(95年空軍少校退役,現為中山大學機電所博士候選人)有感金門家鄉之沙美古市街或傳統聚落,已日漸的荒蕪、蕭瑟、殘破,遂花了許多年的時間,以愛家愛鄉的心情,四處的呼籲、建言及陳情相關單位,應給予金門家鄉東半島上之沙美老街的歷史正名及保存傳統聚落建築之重要性,筆者被其堅毅的精神所感,遂加入喚起重視與保存家鄉之古老街道、古城池及傳統聚落和戰地遺址的行列,雖然過程是充滿著荊棘與困難,然而,金門家鄉東半島上之沙美老街於2006年底召開公聽會後,已是逐漸的被人們重視及觀光客必經之地,另外沙美老街社區部落格,更在旅星之金門鄉彥李境展學弟的全力協助下,也已架設完成並提供國內外上網搜詢,至於老街整建推動委員會,亦於2007年底正式成立了,有此重生與保存運動之經驗,未來家鄉東半島之沙美古市街、大(小)浦頭聚落、斗門聚落、陽翟聚落、大地聚落、田浦古城、田浦古城隍廟等珍貴的文化資產及雄壯的戰地遺跡,如能廣受到各方(界)的推廣或協助下,金東之美的風華再現,應是指日可待!
(作者現為中華大學土木系建築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