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醫療之我見─行政篇

發布日期:
作者: 行腳。
點閱率:800

五月二十五日金門日報刊登了一篇筆者在三月份將內人赴台就醫的過程寫成一篇金門醫療之我見-就醫記,其內容是將金門與台灣就醫的過程遇到的問題作一完整的陳述,該篇文章並無意指責某些單位或指涉個人疏失。事後金門縣政府相關單位來電告知,只要民眾轉診時需要機位,都可以與相關單位聯繫,也強調金門日報上每日均有刊登相關訊息。金門署立醫院服務台也有志工可以提供轉診相關資訊給就醫民眾瞭解。走筆至此,筆者想問,到底有多少金門民眾知道縣府提供的這些轉診資訊?先前陳述的過程,並不是要去批判哪個單位對錯,只是希望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憂心、害怕、無奈的心情,金門的鄉親可以不用再承受一次。
筆者是否可以給金門縣政府相關單位建議:參考「台灣麥當勞兒童慈善基金會」的作法。該基金會於1999年起,即陸續於台北和信、台中榮總及埔里基督教醫院成立7間「麥當勞叔叔親子套房」,針對遠距就醫之的弱勢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了一個「出門在外的家」。目前規劃中的「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座落於內湖文德路上,將可免費提供於各大醫院就醫的弱勢兒童及家庭遠距就醫時溫暖的協助。該基金會宣佈即將成立全台首座、也是全球第262座的「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Ronald McDonald House)」,幫助弱勢兒童。而金門縣政府是否就每年金門酒廠的回饋金是否也可以撥出一部份在台灣的五都購置金門縣縣民遠距就醫時的臨時住所『金門縣縣民之家』,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協助縣民就醫上的需求,一方面可以讓縣民赴台就醫時有一個可棲身的地點,有需求的民眾可以申請住宿登記,支付少許的清潔費用。我想這些遠距就醫實質的幫助對金門鄉親來說也是德政之一。
金門的醫療問題不在硬體上的不足,而是在醫生以及護士方面的不足,有好的醫療大樓卻沒醫生或是護士願意來。這些可能也是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指出,衛生署將努力協助,金門綜合醫療大樓完工後,希望讓金門醫院從地區型醫院升格至區域型醫療,讓醫療根基更穩固,整體醫療水準向上提升,大幅減少病患後送台灣治療,做到病人不動醫療團隊動之服務。楊志良也說,小三通熱絡發展,金門成為兩岸樞紐,未來金門醫院除了要照顧好金門在地鄉親,也要服務對岸的台商以及大陸的朋友。省主席薛承泰表示,觀光醫療是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署立金門醫院新建大樓要蓋出好品質,讓整體醫療升級,在滿足金門在地需求後,對岸大陸廈門、漳州、泉州一帶好幾百萬的人口,將是金門發展觀光醫療的客源,也是帶動金門發展的新契機。金門醫療是否能如署長在位時所提服務對岸的台商以及大陸人士,首要面對的是國家法令的適用,大陸人士是否適用健保?二:是王永慶在廈門興建的長庚醫療中心其醫療的水準是否是金門區域型醫療大樓可比擬?
廈門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已故董事長王永慶先生,在大陸創設的第一家三級綜合醫院,占地70公頃,建築面積23萬餘平方米,醫院總投資預計為18億元人民幣。醫院於2008年1月15日開始營運,已成為醫保、工傷、公務員體檢、省醫的醫療機構。初期開放31個臨床醫技科室、501張病床,19層住院大樓已竣工投入使用,開放病床數達2,000張、手術室達48間,醫療區面積總計達到226,681平方米。廈門長庚醫院病床數有2000張床,但金門醫療大樓加舊有的病床數也才518張床,約長庚醫院的四分之一,雖前署長說台商可以就近到金門的區域型醫療就醫,但目前小三通船班最後一班只到五點多,屆時這方面的接軌還需要磨合。而硬體設施好做,人員招募才是問題的核心。值得重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