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陸客自由行+金廈一日遊=金門大發展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紀宏。
點閱率:773

金門,一個在歷史戰役具有不可忽略重要性,也因此令人倍感神祕的蕞爾小島,類似狗骨頭的地形分布,由東半島太武山向西半島傾斜而為平地,金城已取代金湖為人口最密集、商業最繁榮之地,全島面積150平方餘公里,大約0.8個臺北市大,周邊島嶼包含烈嶼(小金門)、大膽、二膽、東碇、北碇及烏坵等11個大小島嶼,截至100年4月島上設籍戶數32796,設籍人口達98641人,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東北角馬山距廈門的角嶼島只有1.8公里,可謂近在咫尺,天氣晴朗時,肉眼即可目視島上大廈林立。
自民國(以下同)90年元月開放陸客小三通後,大量台商紛紛設籍金門,只為設籍半年後可取得申辦「金馬證」之資格,在那個年代,從臺灣想合法進入大陸做生意,金馬證是唯一正道,同時大量中年陸客也紛紛踏島揭紗,一覽幼時記憶中炮火投射的慘烈之地,雙方往來,似乎也象徵著兩岸的和平共生,由80年初的「地下小三通海上貿易」,至90年初檯面上陸客團進團出的熱鬧景象。
「尚義機場」,及小三通國際「水頭碼頭」是金門對外交通樞紐,自89年小三通開放前,尚義機場每年之載客數約為104萬,開放後的十年則暴增一倍至209萬,飛機航班也增加一倍有餘因應,比尚義機場更誇張數倍的是水頭碼頭的載客量成長高達176倍至16萬7千餘人,為因應如此龐大需求,船班航次亦增加近七千班因應,航次及船班增加,也解決部分金門人往返臺金與金廈的交通問題。
截至目前為止,大陸居民進入金門旅遊的管道尚只能藉由「團進團出」的觀光旅遊型態,自開放小三通以來,陸客團進團出至本縣旅遊人數,於96年達到高峰二萬八千餘人,唯經小兩會(海基會、海協會)及大陸官方與行政院多次協商,為增加兩岸互動,進出臺金旅遊管道即將另增二種:其一為100年6月13日即將開放的金廈一日遊,係為便利福建沿岸地區之大陸居民可以「當日往返」金門地區旅遊之型態,廈門當地只發一日簽證,不得在金門過夜,其二為100年6月底前預計開放的陸客自由行,首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廈門,每日上限為500人,預期將為金門帶入龐大的觀光人潮。
金門正站在兩岸歷史的轉捩點,從國共時代的抗爭,走到近代以互不承認主權但朝和諧共存、經濟共榮之方面和平發展,我們有幸共同見證臺灣這段重要歷史並在其中扮演一份子,以金廈一日遊加上陸客自由行為主,輔以地區民間財團即將進行的重大觀光投資,金門的未來肯定會好好發展上一陣子。
(本文作者為刑警大隊警務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