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是硬道理

發布日期:
作者: 林相吉。
點閱率:905

走在山外與沙美的街上,深切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蕭條,有別於過去的景象,更與金城形成一種明顯的落差,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門東西發展失衡的結果。照理說,金門地方幅員狹小,能夠運用的土地資源其實不多,因為幾乎有半數的土地在國防部及金管處的管轄中,然縣府每年有高達上百億元的施政總預算,只要為政者以公共利益為先,以宏觀格局與眼光規劃未來金門的發展藍圖,應該可以有效縮小進而平衡東西發展失衡的現狀。當然,已經有不少人對這個問題與現象提出建言,像王天源先生所呼籲的「平衡東西半島發展差距之芻議」及「沙美老街都市更新的可行性之研究」課題,主要談的就是金門東西發展失衡的現象,並提出其個人的觀點與建議,實屬難得,也令人敬佩。
我個人以為,金門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城鎮老化與東西發展失衡的問題,最大的癥結在整體發展嚴重落後的現實,因為金門現階段的發展狀態可能連一個台灣「最貧窮」的農業縣都比不上,空喊發展「觀光立縣」、「文化立縣」、「僑鄉文化」、「大學島」、「兩岸金融中心」,以及最近喊出的「體育島」等口號無濟於事;殊不知,金門最大的限制在「自然、社會及實質」等條件面的不足,自然資源高度依賴進口,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導致長期人才大量外流及人口老化現象,過當的福利政策吸引許多高齡及幽靈人口(享受各種福利等,但幾乎沒有生產力),許多勞力密集工作也高度依賴進口(許多來自台灣的基層勞工),最欠缺的反而是對地方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中產白領人口。因此,走現代化發展道路將是我們最重要的選項,唯有透過現代化發展進程,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及條件,積極招商引資,透過產業的轉型升級,才能從以「農林漁牧礦」的傳統社會進步轉型到以「工商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社會,也就是能夠創造更多白領工作機會的城鎮化(或都市)發展,因為發展會帶來希望與潛在商機,才能有效吸引台灣或大陸企業願意到金門投資,有企業資金的投資才會吸引優秀的白領人才(包含金門籍年輕子弟)到金門發展,才能為金門帶來真正的發展與改變,才能為金門創造大家所期盼的就業機會。
近期到金門投資設點的「全○社」與「屈○氏」所引發的社會效應,雖然展現出金門人擁有雄厚的消費能力,但也反映出金門消費市場乏善可陳的窘況。我想,長期住在台灣的金門人大概就會挺訝異的,因為,這二家業者在台灣也不過是普普而已,從它們登陸金門所引發的效應來看,更凸顯出金門的軟硬體發展都極為落後的慘狀,傳統商家過於守舊而不思改變,金門鄉親對消費要求的標準也普偏較低,在在凸顯出我們金門相對落後的現實,從兩岸三地(大陸、台灣、金門)的「店面設計與空間規劃」的比較來看可謂差之千里,凸顯出金門從商者的「觀念與心態」普遍過於保守與落後,間接造成金門人的消費選項與品質要求乏善可陳。試想,台灣來的遊客,或是大陸來的遊客,在縣府高喊種種金門發展願景口號與現實之間的強烈落差下,帶給他們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印象?
來一家「全○社」就造成轟動,如果像「好○多」、「宜○」、「特○屋」等這種更具吸金效應的異質性賣場進入,我猜想恐怕會帶來地震或海嘯般的震撼,相信會有許多不思變革的「金門籍」店家會面臨自由市場淘汰下關門大吉的命運。不過,我是樂觀的,因為競爭會帶來改變,競爭會激發商家求新求變的能力,競爭會降低售價惠及所有消費者,競爭會帶來積極進取的動機,引領整體社會的發展動能,競爭會帶來機會,吸引更多優秀企業與人才的加入,除了金門的消費者享有好處之外,整體社會的進步更是不在話下。可惜的是,金門的消費人口太少(市場太小),我猜想這些大型連鎖業者根本不太可能進來,金門的改變仍是漫漫長路。
金門的發展需要創新思維,但破舊立新其實並不容易,卻可以循序漸進改變,只要方向對了,目標仍指日可待,而掌握政策方向與資源分配是政府,扮演金門發展的啟動關鍵仍在政府。我想許多人都可以理解,「都市更新 」是為了促進都市土地的再開發利用,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居住環境,增進公共利益之計劃工程。因此,都市更新不只是老屋換新屋,也不只是容積獎勵,而是以公共利益為前提,為都市實質環境與機能帶來全面性的改善,甚至更廣泛地帶動社會與經濟環境的改善,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改善都市經濟,建造符合永續發展的建築,引入豐富的文化活動活化都市等。然而,都市更新也充滿了不同群體的利益衝突與得失算計,尤其在濃厚金門傳統守舊觀念的制約下,需要優秀的公務員發揮集體智慧與創新能力,帶領一般民眾觀念與行為的轉變,形成整體社會向上提升的力量,我認為公務員是引領金門發展最重要的關鍵角色。因此,我個人以為金門現階段所需要的不僅是「都市更新」,更需要大破大立的「都市空間規劃」,也就是走「現代化」發展道路,因為,發展是硬道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