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拜拜
「人生要是可以重新選擇,我一定不要嫁到金門,做金門媳婦。」這是一群嫁到金門的台灣新娘,跟我說的話。
為什麼?她們的回答是:金門的拜拜太多啦!從過年初一,一大早開始拜天公起,土地公,初九天公生,十五上元節,二月二日、二月十五春秋祭祖,三月清明節祭祖,五月端午節,七月初一拜門口,初七,七娘媽生,十五拜祖,三十拜門口,八月中秋祭祖,冬至祭祖,尾牙敬樑神,除夕再祭祖,還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犒軍拜門口,拜地基,拜車子,加上曾祖父、母的忌日,叔公忌,嬸婆忌,伯公、伯母忌、公媽忌,附近廟宇做醮,每月要拜的日子少則四五天,多則三分之一月,想到這裡,人生都拜到沒力了。
我是金門長大的女兒,這些朋友的哀愁,我懂……。少時家境貧寒,借住村裡的空屋,平時三餐裡很少有肉,只有在拜拜的日子裡才能吃到肉的滋味,那時真是期待年節的到來,而後能大快朵頤。長大後,母親向我說她年老了,身體沒辦法再勞動了,大哥大嫂不在金門,希望我能幫忙,於是年節的事,便落在我的身上。母親出嘴,我則出錢出力(Oh~No~),可是沒這麼簡單,母親再三要求供品一定要用煮的食物,要大碗、紙錢要多、要熱鬧……。可是我們住別人的房子,要幫別人祭祖,連自己的祖先,同柱的祖,每個年節拜完,食物是好幾臉盆,吃上十天跑不掉,連續幾年,我也拜得好累,更何況是嫁來此地的姑娘,突然要接下如此繁瑣的習俗。
母親於十年前過世,我也離開那拜不完的地方。建立了新家。一些好心的長者,教我要拜地基祖、犒軍……等以求平安,誰知笨得像我,在院子燒紙錢,燒到地磚裂了好幾塊,在門口燒紙錢,燒太多,女兒因此得肺炎,咳不停,吃了一個月的藥才好,在一次拜門口,小兒子從樓上摔下來,幸好無大傷,不久又從新聞上看到有人因祭拜不慎引發火災,連窩都燒掉了……。想想母親那麼虔誠的拜了一輩子,也沒見到他兒子比較會想,經過了這些刺激,我決定簡單過生活,「敬」鬼神而遠之。
有一位略有修養的大姐,跟我說就是我的敬而遠之的心態,跟鬼神的磁場反而沒有交集,我想這樣也好,靠自己努力比等待鬼神的幫助更實際!
現在在外建立小家庭,所以能夠作主,如普渡拜門口時,要逢家人都在時,我才會略為準備簡單的祭品,加香案,不燒紙錢,以減少污染,對這種方式,老公、兒子都表示贊成,其實老公還說,祭品是不是準備些水果就好,這樣是不是更健康更環保?所以姐妹們!加油!多和家人溝通,或當你能當家做主時,把拜拜改成簡單、隆重的儀式,也算是為下一代的健康幸福貢獻點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