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要講理性
本月二日午夜,台北街頭發生了一起日籍女星夥同友人毆打計程車司機的刑事案件,事件發生以來,Makiyo與友寄隆輝的名字,佔去絕大多數的新聞版面,每一則報導都以斗大的篇幅佔據全民的目光,每天打開電視機,有線新聞台廿四小時像是播放連續劇般鉅細靡遺地上演該事件相關系列報導,每日一爆,連政論節目也來參一腳,不禁慶幸我們還有份地方報「金門日報」以及地方新聞台「名城電視」可以免受染指,脫離全國性媒體的疲勞轟炸。連日來劇情逐漸升溫,網友大加撻伐事件的參與者,用「全民公審」的態度讓友寄隆輝、Makiyo、丫子、湘瑩四人變成「全民公敵」,群情激憤,在臉書上發起「反」連署,呼籲「把Makiyo關到生蝨母」、「也把友寄隆輝打到『腰只攏血』(台語)」,二月十日情勢更上升至中日兩國外交事件,全國計程車聯合會及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號召計程車司機包圍日本在台交流協會,遞交抗議聲明書要求日本方面道歉,風波演變至此,愈來愈多人失去理性的行為讓人瞠目結舌,不禁讓人驚嘆:有這個必要嗎?!
沒錯,友寄隆輝、Makiyo等人在這件事情上確實犯了法,該受相對應的懲罰;事後連續扯謊、蓄意隱瞞事實,也確實該罵!整件事情該被討論,但討論的重點應放在「酗酒鬧事的行為不可取」、「視人命為無物不可取」、「掩蓋犯行尋求庇護不可取」、「對自己犯的過錯沒有誠實交代」的「三不一沒有」舉措,這樣的社會道德觀放諸四海皆準,任何人都不應該這麼做,不因為他是日本人就特別該死!她是藝人也就要多打幾下!換言之,假設今天施以暴行又欺瞞警方的當事人是一位沒有顯赫背景的平民老百姓,這事件還會延燒這麼久嗎?案發當時路過的計程車司機幫忙追蹤肇事逃逸的一夥人,熱心地報警並提供警方拍攝畫面,相信當下這位見義勇為的司機並不清楚這群人是誰,任何一個人目擊這種事情都會伸出援手,並不因為施暴者的身分高低貴賤,若是平凡的四個人,這充其量不過上個「案發當下」與「偵結當日」兩天的社會新聞。
以日本在台交流協會的立場,該國國民在異鄉尋求協助,出面幫忙提供有關法律方面的協助實屬人之常情,也清楚表示「完全尊重台灣的司法程序,不會特別介入警方辦案」(二月三日協會對媒體的聲明);換個立場想,如果今天是中華民國公民在外涉案向我方申請援助,我們難道不會也這麼做(比如去年我駐美外交官劉姍姍虐庸案)?再者,不久前曾發生日籍女學生來台遭我國計程車司機性侵事件,日本學生怎麼就沒有組織群眾包圍我國駐日辦事處呢?難道是日本人傻?還是現在我方行為過激?呼籲全民應就事論事,包圍日本在台交流協會實在不是理性的行為,也不是讓國家形象光彩的舉動。
事情發生的實際過程,沒有人確實清楚四人是否真的醉到不醒人事、失去記憶,因而成為眾人認知的「扯謊、堅不吐實」,也沒人能斷定是否全是藉口(相信曾有喝到醉茫茫經驗的人應該有隔天醒來記不清事情的時候),建議檢警單位可以採取測謊來試圖還原真相,所有問題的釐清應該交由檢警單位偵辦,網友連日來提出諸如商家錄影監視器畫面等等的證據,竟然不是先交給警方,而是透過臉書(Facebook)或向媒體爆料!讓警方隨媒體起舞,全然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民眾自行充當「法官」,未審先判,這股「全民公審」施加的壓力似乎遠比日本在台交流協會要來的迅速、龐大,當我們批評人家的同時,也該好好反省自己正在做的事。
當然這次事件也凸顯我國檢警單位案發第一時間未調閱周邊商家、路口監視器錄影畫面,顯有失職之處,偵辦過程好像真的有那麼一點「慢半拍」,讓民眾對司法有關單位失去信心,呼籲政府也應該深切檢討,只是也需要全民配合,畢竟「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司法案件仍須按照相關程序辦理,沒了法度,社會就容易失序。我們固然有生氣、發表言論的權利,但萬萬不能因此而失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