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慈湖事件談建構安全水域
上月底金門知名景點慈湖發生一起學童不慎落水事件,幸好在警消、岸巡與熱心民眾的通力合作下,及時救起在湖中載浮載沉的五名國中小女學童,結束一場虛驚。該起事件發生時,筆者雖然身在台灣,但仍十分關心後續救援情況的進展,直到潛水協會夥伴通報說「都救起來,全部平安」後才放下心中大石。
其實以金門四面環海景色優美,尤其是冬日過後,海域美境更讓人忍不住想要徜徉其中,但大自然潛藏的危險往往也伴隨左右,特別是時近夏日,可想而知的是會有更多的群眾走向海邊戲水遊憩,若能趁這起事件再次審視海域安全的重要性,不啻為一則最好的「機會教育」。
筆者為金門縣潛水協會的一員,協會成員來自金門各階層,許多金門的職義消也都是會員之一,這群可愛的弟兄平常除了固定的訓練科目外,遇有突發的救難情況時更是跑向第一線協助的熱血男兒。
走筆至此,近年來幾起的水上救難事件更讓筆者有許多感觸,以該起慈湖落水事件來說,落水的五名學童先是在禁限制水域邊玩耍,接著又爬上無人看管的塑膠竹筏後才導致未繫纜繩的竹筏遭強風吹向湖中,然後就發生重心不穩的落水事件。這一連串都是安全觀念不足所肇,雖然這些學童年紀還小,可能不清楚未知水域的危險,不過以金門四面環海,學生是常有機會接觸水域的情況來看,學校與家庭應負有水域安全觀念的導引,畢竟隨時且正確的提醒學童安全觀念,才是預防危險的第一步。
其次則是主管機關對於水域安全環境的建構,誠如李縣長在該事件發生後說到「未來縣府會規劃安全的海域提供休閒,並安排救生人員,請大家要在安全的範圍內活動,避免發生危險,並希望學校加強教育宣導」,過去縣府曾在金湖82據點設置「安全水域游泳戲水專區」就是很好的方向,未來隨著到金門旅遊的觀光客人數大幅成長再加上本地居民的水域遊憩需求,縣府若能依這樣的概念在東西半島增設幾處類似安全區域,更能體現金門水域環境的「親民」。
文末也藉此機會感謝所有協助救難與後續診治的人員以及當天在第一時間電話通報的李姓鄉親,若沒有李姓鄉親細心的察覺到湖面情況有異,或許再延遲些許時間,後續情況很可能就是另一種發展。綜觀整起事件,就像某消防人員所說前年后湖是5個落水,這次慈湖也是5個落水,但結果迥然不同,除了老天保佑外,更多的是「即時通報、即時救援、完善診療」的互相合作機制下產生的圓滿結局。(作者為「金門縣潛水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