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要整合既有資源不宜撒錢
鑒於社會人口高齡化問題日趨明顯,行政院衛生署與內政部準備推動「長期照顧計畫」,但從政府公布版本內容觀之問題很多。
首先是收費,雖是全民納保,保費仍以薪資為主,資本利得同樣收不到保費,和健保問題一樣,說是全民納保,結果還是由薪資一文都逃不掉的普通受薪階級替資本利得者買單。
其次,長照計畫似宜成為全民健保的一環,將保費與長照制度也納入全民健保制度中,而非個別分離。
納入全民健保的好處是,政府可以運用公權力調整醫療與照護資源分配方式。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後,使用醫療資源的老年人口增加,政府可要求公私立醫療院所開設長照部門,或鼓勵開辦長照式醫療院所。
政府當下打算推動的長照制度,以打算抄襲民營化理論發放現金為主。發放現金淪為最簡便卻無濟於事的做法。
推動長照制度並非錢多好辦事,不是只有抄襲國外的民營化制度發錢了事,社區民眾的家庭醫師可以到有長照需求的家戶探訪,或由政府提供長照所需醫療輔具。結合家庭、社區、醫療等資源相輔相成,變為整合性長照系統。
需要長照者不僅是老年族群,身心障礙者或罕見疾病患者也有納入長照體系的必要,若不能以整體和系統性思維設計可行之久遠的長照制度,卻把長照責任丟還給家庭承擔風險,許多中下階層家庭仍要面對長期照護家人,無法外出工作,影響經濟收入,拖垮需要長照家庭成員身心的社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