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不要建在我家後院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宏男。
點閱率:862
字型大小:

前些日子,遠在金門的母親捎來一通電話:「昨天接到一通民調公司打來的電話,問我支不支持把核廢料( nuclear waste )置放在烏坵?」由於近日接了一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台灣大學所作「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簡稱TEDS ( Taiwan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urvey ) ,係一全國性面訪與電訪問卷調查的研究,而筆者則擔任桃、竹、苗區域督導一職,因此,引起了我極大的關注。頃刻接到母親電話,我問道:「妳怎麼回答他?」,母親回言:「媒體一直播報日本核災的嚴重影響,所以當然要拒絕之。」這時,我回答:「妳為妳孫子做了一件非常正確的典範。」
鄰避情結主要內涵,係指「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情結與政治訴求,NIMBY乃是not in my back yard的簡寫。像是垃圾場、焚化爐、核電廠、核廢料此種有害當地居民生存權與環境權,均在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拒絕之列。
據去年烏坵鄉長陳興坵、鄉代會主席蔡福春,接受媒體採訪均表示反對在烏坵建置核廢料儲存場,必要的時候一定誓死反抗到底,表達「永保烏坵」決心。陳興坵表示,核廢料不是好東西,放到烏坵等於全島毀滅;台電非常草率,也沒有誠信,回饋金根本是台電的幌子。他希望金門縣政府能跟中央與台電反映,力阻此一噩夢成真。
另外,又依據清大原子科學系教授鍾堅於1998年投書聯合報表示,烏坵處置核廢涉及國防安全與兩岸關係,島上戍守的官兵與陣地部署密集的程度,基於防衛安全考量,不可能為核廢處置場而撤離。而小坵嶼距大陸最近點的南日島鷺鷥嶼只有八浬多,近年共軍犯台演習多在烏坵附近操演,平添凶險。若台電只寄望溝通烏坵少數鄉民,就能把滿佈坑道、陣地、火炮飛彈和觀光交通設施的小坵嶼變成核廢場,恐怕又是北韓境外處置的再版-還是抓錯了主軸方向。烏坵候選場址不單純只是技術與社會問題,國防安全與兩岸關係才是主軸。
柿子挑軟的吃,這就是中央的政策,烏坵鄉居民僅569人,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位處於金門與馬祖的中心點,距金門72海浬,島上設有烏坵鄉公所,民國43年委由國防部頒布命令由金門縣政府代管。我國〈憲法〉第169條明定,國家對於邊疆地區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力、衛生及其它經濟、社會事業,應積極舉辦,並扶助其發展。而島上的教育、水電、醫療資源皆相當貧乏,在2009年曾經設有烏坵國小,由於人口銳減,截至今日已無任何教育機構,孩童與年輕人都到外地就學;次者,水電的部份:則依靠每10日為一單位的軍艦運輸,提供水需求;電力則需軍方維持基本的生活供應;後者,在醫療方面:僅依靠海軍陸戰隊之野戰醫務所施以必要的基本救護,對於重症病患仍需直升機送往三軍總醫院。渠等認為不用等以後兩岸「一國兩制」,烏坵鄉人民現在的處境與將來的一國兩制有何差別?
台電無視民代及學者反對,與中央聯手合作,欲將核廢料建置在烏坵,視民眾權益犧牲於不顧,此種醜陋行為在蘭嶼的「魚罐頭」事件即為一例。事件可以回溯到1974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通過「蘭嶼計劃」,意將核廢料置放於蘭嶼。當地居民以為是要興建魚罐頭廠,在1982年5月19日,島南龍門地區的國家放射性廢料第一儲存廠接收10,008桶放射性核廢料,此種嚴重違反社會正義的行為,經發現後引起達悟族人的抗議行動,於2002年開始草擬遷廠計畫。現在,又想以同樣方式,30億回饋金餌詐烏坵鄉民;如果核廢料真如那麼安全,何不放置於台北市或高雄市?離核電廠又近,定可降低設置及運送成本;再者,基於使用者付費,烏坵鄉從未使用台電公司供應的電,又何以成為儲存核廢料廠之選?
另則,〈公投法〉規定舉辦公投須以縣為單位,因此未來政策轉向以直接投票,來決定核廢料是否設置在烏坵較為可能,身為金門縣的一份子,所謂:「防患於未然」,為後代子子孫孫著想,都應該遏止此種非良善行為。
(作者為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