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英語教育政策的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林子筠。
點閱率:833

基於對新加坡宏文與南洋小學的觀察,特別是這兩所特選小學在推行華語文方面的努力,想以此概念為基礎,提出幾點想法,讓金門的英語推行能更具成效。
在新加坡,他們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以求學階段的媒材皆是英語版,因此宏文學校的胡春河校長為了讓孩子能學好華語,便從小一開始,安排了棋藝、書法、國畫、國樂器材……的學習課程,讓學生能在社團課程中自然而然的接觸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此外,還有配合中國年節的主題,讓學生製作春聯、繪製國畫作品,佈置於校園各個角落。
所以這兩所華文特選小學的學生從小紮根,在許多富有中華文化氣息的活動課程中,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以正式課程來說,華語課程的時間會隨年級不同,而有不同的節數安排,所以對於學習弱勢的學生來說,想學好華語,甚至是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絕非難事,也看到這兩所學校對中華文化精粹的珍惜與重視。
由此觀之,若將其推行華語文的核心價值理念,相同的應用在金門的英語推行教育,也定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成效,以下提供筆者粗淺的想法:
一、培養學習英語的熱情
金門是從小三開始推行英語教學,所以教授字母的基本功夫格外重要,因此授課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該發揮創意,並且讓孩子與英語發生最親密的關係。舉本校例子來說,每月兩次的週五時間,都會安排全校英語會話的活動,由英語教師準備生活中常用的對話或是常看到的事物,以英語句子與重要單字的方式呈現,並且現場抽考學生的口說英語能力,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也讓學生複習到課本上常用的句型,這便是一項具有成效的英語教學策略。
二、英語情境的佈置
若學校能適當的佈置合宜的英語情境佈置,並給予學生最大的練習機會,一樣能提升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像是在階梯貼英語字卡外,筆者認為若能在高年級的教室大樓附近,張貼英語句型,甚至是有圖片的英語對話情境,並配合教師的當週主題教學,將能使英語融入孩子的生活情境中,達到相得益彰的結果。
三、英語主題的設計
在校園方面,除了基本的英語情境佈置外,若學校能搭配中華文化的主題,融入英語對話與西洋節日的對照,能讓孩子瞭解中西文化差異,而且能同時學到中西節日的內涵與意義。例如中國人的春節與西方的聖誕節,都是最重要的節日,可以設計十二月份的主題課程,包括過年時的應節食物,並配合英語作教學,相信能真正落實生活英語的理想。
四、英語閱讀的提昇
雖然孩子們的程度沒辦法媲美新加坡的孩子,但是每年購置的英語繪本就是一項很好入門的寶庫,可以請英語教師推薦甚至引導學生讀些有趣的英語繪本,讓孩子願意主動去翻閱英文書籍,對於英語學習的效能也定有所裨益。
五、英語比賽的省思
金門是非常特別的教育環境,對教師特別「禮遇」,因為每一年的教師競賽都很多,尤其是英語方面的競賽,例如讀者劇場,或是固定的六年級英語單字檢測,還有英語朗讀比賽,不定期全縣抽測、英語閱讀心得比賽……讓本縣英語教師除了正式課程的授課外,肩負了沉重的負擔,也因此讓許多具有熱誠的教師,不敢投身於英語教學的行列。
若金門的英語教育政策,能給予英語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與彈性,相信上述幾點策略,定能協助金門英語教學方面成績的提昇,因為老師不必再為了一堆的抽測與競賽煩憂,根本無暇設計主題課程,更別提要給予學生創意的活潑教學。借鏡新加坡在推行華語文教育時,給予教師與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他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華文社團,潛移默化的學華語;然而,金門的英語教育卻是逼著孩子去面對自己的成績,或是被逼著去接受英語比賽的訓練,這樣的學習成效當然是事倍功半,而教師也會因為沒獲得肯定而失去自信,希望有關當局能體會第一現場的教師心境,在金門的教師都非常認真,尤其是訓練比賽選手的教師,當他們投注許多心力,而孩子們的表現不如預期時,有誰會體諒他們的辛苦,教師們對教育奉獻的熱誠,不該被一、兩支嘉獎給磨滅,請尊重與體諒教師的專業。
據此,希望教育當局能在英語部分的人力資源與評量比賽政策上能稍作調整,究竟是希望金門孩子能在英文的成績上表現亮眼,還是眼光放遠,讓孩子能快樂的學習英語,而不是在外力競爭的壓迫下學習英語,請教育當局深思。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