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1949年對金門沙美古市街發展脈絡之影響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956

今年(2012)適逢1949年10月24日夜之金門古寧頭大捷63周年暨1958年823砲戰勝利54周年與家母農曆78歲大壽(國曆8月15日) ,筆者與家人一行人輕裝返鄉,在苦無交通工具之窘境下,我們隨興的搭乘金門縣公車與沿路招手搭便車遊覽金門家鄉之東西半島之美景(即汶浦水岸、浦城海田及慈堤落日)與戰地遺跡(獅山砲陣地、金城民防坑道),在與鄉親話家常、品嘗故鄉傳統美食與尋思古幽情及緬懷諸多先賢先烈之下,不禁遙望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下達總攻擊命令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西北、中原、華東、華北及東北等5個野戰軍,同時與全面進行軍事鬥爭行動,終致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4月撤離南京,更於同年12月7日遷都台灣台北。國共兩黨鬥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於1949年10月24日夜及1958年8月23日由廈門等地發動對金門島的登陸與砲擊戰,卻未一舉攻陷金門島,造成退守之國民黨政府穩固的據守台澎金馬等島嶼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之新中國政府分治,金門島自此便開始夾雜於國共兩黨之內戰與冷戰之鬥爭中,直至1992年與2001年之解除戰地政務及劃時代開放小三通為止,金門確實是歷經幾許之滄桑。
一、歷史探索
金門位處中國福建省九龍江口,自東晉五胡亂華始,為中原百姓偏安與避禍之境,歷經唐朝牧馬侯(陳淵)率諸姓牧馬於此與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墾植為漁鹽之鄉,迨自元朝統治時期,因浯洲島內之金沙灣(金山港)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等多處之鹽埕,元朝政府(1297年-1368年)為鞏固政權之實質統治、管理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鳳翔裡十七都後學村(今之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今之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創建浯洲書院(今之沙美菜市場,渭陽 馬闕司令興建)(1343年-1368年),浯洲島便正式納入中國政權之管理版圖內。嗣因元朝政府征討倭寇(今之日本)失敗,致使元末明初時期,中國沿海諸省屢遭倭寇侵擾。明朝政府為海防之需要,於洪武二十年(1388年)令江夏侯周德興派人,開始於浯洲島之舊金城、陳坑、官澳、田浦等處設置巡檢與築城,並且延續元朝政府對於金門地區的鹽業之開發,造就金門金沙灣(金山港)周圍之鹽埕林立,鹽業達到最高峰,而金沙灣岸邊更有三個碼頭可與大陸交流,便造就以沙美古市街為集散地,頓時金沙區域內之鹽工與書生及鎮沙避邪之風獅爺高居全島之首,繁華一時。
創建於元朝末年(約西元1343年-1368年)之沙美古市街,歷經六百多年之無情砲火與歲月洗禮,其街廓係由泉州運來之石板開始興築(今之仁愛街48巷石板路),並一路擴建至現今之仁愛街、忠孝街、信義街、和平街、三民路、勝利路、成功路等共同組成之獨樹一格的八卦型老市街,此獨特八卦老市街,更是台澎金馬現今僅存與獨一無二之古市街。自元末至民國出現於沙美古市街內之行業有:銀樓、布店、服飾店、餐館、豆腐店(黃師傅,仍堅守崗位中)、佛具雕刻店(黃獻鐘師傅,仍堅守崗位中)、紙紮燈籠(張鏢鑄師傅,仍堅守崗位中)、餅店(長合餅店,仍堅守崗位中)、春捲皮店(李招達師傅,仍堅守崗位中)、麵店(復興麵店,仍堅守崗位中)、國術館(鄭師傅,仍堅守崗位中)、理髮店(張校資師傅仍堅守崗位中)、雜貨店(楊媽媽,仍堅守崗位中)、泡茶店(今之勝利路94之1號仍保留有黃水生之父親,清末自福建安溪西塘厝前來金門沙美老街創業之老羌泡茶店之中國傳統木構店厝)、沙美區(鎮)公所、銀行、打鐵店、棺材店、木工店、油園、浴室、妓院、乞丐等業,沙美古市街如今繁華已盡,然而以人類歷史與建築及經濟發展之角度而言,保存這台澎金馬現今僅存之沙美八卦古市街,確實是有其必要性!
二、發展脈絡
1、1949年以前
1947年10月之前國民黨軍對於人民解放軍之軍事行動大多是採攻勢,在中國大陸陝北及膠東等戰役,都獲得勝利,自人民解放軍劉伯承及陳毅兩部進入河南,國民黨之軍事形勢便開始逆轉,因為無論是在中國之東北或華北及華南地區之戰役,國民黨軍隊都處於據守城市及嚴密防守與節節敗退之地位,更是喪失了在戰場上的主動與機動力。 1948年2、3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大規模攻勢,2月攻陷遼陽、鞍山、開原,3月占四平、永吉、阜新,使長春與瀋陽陷於孤立。陝北人民解放軍彭德懷亦發動反攻,於1948年3月1日攻陷宜川,延安亦於1948年4月22日再度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得。1948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都準備於徐州附近做一次主力決戰,中共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為西北、中原、華東、華北及東北五個野戰軍,分別由彭德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林彪任司令員,並以劉伯承、陳毅之全部軍隊及聶榮臻之一部分兵力投入徐州戰場。國民黨則任命劉峙為總司令及杜聿明為副司令,以指揮黃百韜、邱清泉、胡連、李彌、孫元良、李延年、黃維等兵團,此戰役人民解放軍稱為淮海戰役,國民黨稱為徐蚌會戰,國民黨軍輸了這次戰役,中國政局便呈現危疑與震撼的態勢。而中國未來之命運與時事大勢已定,金門島內之人民生活與經濟之依賴,依然是承襲著過往與中國大陸福建地區交流的模式。當時金門東半島便以沙美古市街為集散地,在金沙灣岸邊有三個碼頭可與大陸交流,三碼頭就是官澳、六甲和金沙港,而沙美區公所則設置於沙美老街之南街尾(今之仁愛街48巷石板路與三民路交叉口)之洋樓。
2、1949年以後
1948年11月國民黨軍自東北撤退之後,中國大陸之人心便開始浮動,幣制改革即金圓券政治失敗,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翁文灝辭職,美國政府對中國採取觀望態度,亦影響社會秩序,當時便有和平談判的醞釀。淮海戰役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林彪進關與聶榮臻部隊合攻平津,1949年1月15日天津被攻陷,傅作義決定投降,北平古城於1949年1月31日淪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手。據此人民解放軍主席毛澤東於1949年4月21日下達總攻擊命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中原、華東、華北及東北五個野戰軍同時全面進行軍事鬥爭行動,終致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自1949年8月16日贛州失守,次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又攻陷福州,10月16日攻陷廈門,10月21日又攻占汕頭,那位處廈門前方之金門島著時岌岌可危。
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於1949年間10月24日夜由廈門等地發動對金門島的登陸與砲擊戰,卻未一舉攻陷金門島,造成退守國民黨政府穩準固的據守台澎金馬等島嶼與中國政府分治。而位處中國福建省九龍江口之金門島,自此成為退守台灣之國民黨政府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之新中國政府相互角力的地方,礙於軍事地位之重要,1949年國民黨政府於金門島內駐紮10萬大軍,嗣後才逐漸的裁減兵員。沙美因位處金沙灣與身為金門東半島之軍民的商業物資補給中心,國民黨政府為軍事安全遂將金沙灣截斷,從此金沙灣附近的港口即官澳、六甲和金沙港,便不再與中國大陸之福建地區通商與通航。然而沙美並未因金沙灣被截斷而喪失其原具有之商業中心之角色,反而自1949年至1958年間一度成為金東守備師及青年軍戰車連之駐紮地,沙美古市街更是演變為金門島之商業與物流中心,區域內還有金東中學(與金西之金中中學合併為金門中學之前身),繁華一時。
3、1958年以後
1958年823砲戰後,國民黨政府總裁蔣中正指示為軍事安全及分散區域集中之人口,遂將金門地區之主要的政治中心設於金城鎮;軍事中心與國防重兵部署於金湖鎮太武山之後,而那地理位置鄰近中國大陸之金沙地區,卻是金門戰場前線中之前線的接戰區;從1949年10月24日夜至1958年8月23日之國共兩黨內戰猛烈砲擊期,遭受中國大陸福建地區之炮火的襲擊與落彈數,更是最多的地區!那位處金沙地區之沙美古市街,於近代之國共兩黨內戰猛烈砲擊期間,奇蹟似的保留並持續繁榮金沙鎮之經濟至1970年代。沙美商圈隨即轉移至沙美新街(博愛與復興街)與金沙戲院之間,隨著海峽兩岸交流之日趨熱絡,中央政府自1980年始逐年的裁減兵員,導致金門島之主要的消費人口(駐軍)大量減少及人口外流與島上市場分散等情事之影響,沙美自1980年代始之民生與經濟日漸的蕭條,沙美區域內之人口遂大量遷往台灣與其他地方發展。
4、2001年以後
金門自1949年與中國大陸停止通航之後,沙美的經濟、建設與定位,亦自1970年始,便從元代至民國間一度是金門東半島的政治、文化與經濟中心,開始演變及日漸的被形塑為農業地區。嗣於2001年金門島跨時代的成為台灣政府開放與大陸福建廈門地區試辦之小三通的港口,而昔日金沙灣岸邊有三個可與中國大陸福建地區交流的碼頭,如今是繁華已盡,沙美現今更是金門地區之地形改變最多及最荒蕪的地方。為期能協助沙美古市街的保存或整建維護,作者與家兄(王天福)多年關心之後,金門縣政府業已於2006年12月29日下午2時整,邀集專家、學者、地方人士及建築物所有權人,假金沙鎮公所舉行『沙美老街歷史正名暨保存案』地方之座談會。沙美老街整建團體也已於2007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沙美老街推動協會』,現今的沙美古市鎮街是金門縣政府規劃之觀光公車行駛路線之一,亦是觀光客必訪之地,這對於促進沙美地區與沙美古市街未來之保存或整建維護及經濟之發展,確實有所助益!然而自101年5月24日起,金門縣政府將導覽沙美老街之金門縣觀光公車C線之行駛路線,修正與更改為僅周一(歷史文化園區休館時)行駛沙美站並導覽沙美老街,週二至週日並無導覽金東之政治與歷史發源地之沙美老街的行程,著實值得大家之深思?
三、結論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10月24日夜及1958年8月23日一連發動對金門的登陸與砲擊戰,卻未一舉攻陷金門島,造成國民黨政府穩固的據守台澎金馬與人民解放軍創建之新中國政府分治,金門自此與中國大陸停止通航,此情事改變金門東半島之金沙灣岸邊的官澳、六甲和金沙港及沙美古市街,承襲著過往與中國大陸福建地區互相依賴之商業與貿易的關係。如今金門西半島之水頭港嗣於2001年再度成為政府開放與大陸福建小三通之港口,然而位處金門東半島之金沙灣已截斷,岸邊之三個碼頭即官澳、六甲和金沙港,卻自1949年停止通航之後,已不再與大陸福建地區通航,現今之沙美古市街更是繁華已盡,沙美古市街未來的保存或整建維護及金門縣觀光公車C線全面恢復(周一至周日)行駛沙美站並導覽沙美老街,更是當地居民與全體所有權人之殷切期望。
(作者為中華民國公寓大廈管理服務總工會講師,中華大學土木系建築組博士候選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