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大捷對金門地區發展之影響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675
字型大小:

金門位處中國福建省九龍江口,自東晉五胡亂華始,係為中原百姓偏安與避禍之境,然而礙於境內之東北季風凜冽,故島內諸多聚落形成之重要的選擇,則以避風的特性為主要之考量,那位處金門東半島的金沙灣因為其中心較低窪,此種地形具有良好的藏風與避風之效果,故舊時金沙灣(今之金沙港)周圍兩側之平原,遂自然成為金門島之聚落與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因為該區域除適合農業耕種之外,更可從事漁鹽,西半島則以浯江溪岸邊周圍為主。
期間歷經唐朝牧馬侯(陳淵)率諸姓牧馬於此、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王審知乃秦朝名將王翦之後代,唐僖宗中和5年(885年),與其兄隨壽州(今之安徽壽縣)農民軍之首領王緒轉戰於福建。於後梁太祖開平3年(909年),受封為閩王)。部下勸他自立閩國並稱帝,他力排眾議:我寧為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始終尊奉中原王朝為正統。後唐同光三年(925年) 12月12日病故于福州,得年64歲,諡忠懿王,廟號太祖,他統治福建29年中,全境出現了太平繁榮之景氣」墾植為漁鹽之鄉,迨自元朝統治時期,因浯洲島內之金沙灣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斗門埕及南埕(今之劉澳、浦邊至瓊林一帶)、保林(今之西浦頭至古寧頭一帶)、東沙、烈嶼(今之小金門上庫至上林一帶)等10個鹽埕,元朝政府(1297年-1368年)為鞏固政權之實質統治、管理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鳳翔裡十七都後學村(今之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今之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創建浯洲書院(今之沙美菜市場,渭陽馬闕司令興建)(1343年-1368年),浯洲島便正式納入中國政權之管理版圖內。
嗣因元末明初時期,中國沿海諸省屢遭倭寇侵擾。明朝政府為海防之需要,於洪武二十年(1388年)令江夏侯周德興派人,開始於浯洲島之舊金城(千戶所)、陳坑、官澳、田浦(東嶽泰山廟同時興築完成)等處設置巡檢與築城,期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自此浯洲島便以金門稱之,至於對金門經濟之建設,明清兩朝政府依然是延續元朝政府對於金門地區鹽業之開發,促使鹽業達到最高峰,由於鹽工、島民與書生眾多,當時金門東半島之經濟、物資補給及與集散地,係以沙尾『今之沙美,元代舊地名:後學村』為主,西半島則以後浦『今之金城,明代為:舊金城(金門城) 』為集散地,繁華一時,直到1949年10月底發生古寧頭大戰之後,才開始產生巨大的變化。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下達總攻擊命令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西北、中原、華東、華北及東北等5個野戰軍,同時與全面進行軍事鬥爭行動,終致國民政府於1949年4月撤離南京,更於同年12月7日遷都台灣。中國人民解放軍嗣於1949年10月24日夜發動對金門的登陸戰,此戰役,便是震驚古今中外之金門古寧頭大戰,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未一舉攻陷金門島,造成國民政府穩固的據守台澎金馬與人民解放軍創建之新中國政府分治,金門島則因古寧頭大戰一夕成名,自此金門便夾雜於國共兩黨之內戰鬥爭中,並與中國大陸福建地區停止通商及通航,此情事,不僅改變金門東半島之金沙灣岸邊的官澳、六甲和金沙港及沙美老街與西半島之後浦街及同安渡與水頭港,承襲著過往與中國大陸福建之廈門、泉州、蓮河等地區互相依賴之商業與貿易的關係,更是造成金門多次遭受毀滅性砲火(93砲戰及823砲戰)之襲擊。
2001年金門島之水頭港跨時代的成為國民政府開放與大陸福建小三通之港口,然而位處金門東半島之金沙灣已截斷,其岸邊之三個碼頭即官澳、六甲和金沙港及西半島之同安渡,卻自1949年停止通航之後,已不再與大陸福建地區通航。沙尾『今之沙美,元代舊地名:後學村』因臨金沙灣(船隻可舟行至東蕭及太武山下)於1949年發生古寧頭大戰後,國民政府為軍事安全遂將金沙灣截斷,更於金門島內駐紮13萬大軍,後來因1958年823砲戰之後,國民政府又為軍事安全與疏散過度集中之人口及市集,便將軍事中心部署於太武山與金湖地區及興建沙美、山外、陽宅、小徑、頂堡、金城等新市街,故1949年至1990年代金門島內各域內之經濟與商業消費,因為眾多軍人之消費,則是熱鬧滾滾。
隨著海峽兩岸之日漸和緩,中央政府從1980-1990年代始逐年裁減金門島之兵員,致使金門地區內之主要消費人口大量減少與島上市場分散情事之影響下,金門島內之民生與經濟日漸的蕭條,區域內之人口遂大量遷往台灣與其他地方發展,而那位處金東之沙美自1980年代首先退出金門市場,接著是陽宅、小徑、頂堡等,現今的沙美,更是繁華已盡及淪為整體都市建設與經濟發展較其他鄉鎮落後的地方(以榮湖風景區為例,今之榮湖淨水場過度占用原本之環湖道路,造成破壞及阻隔榮湖風景區之整體性與環湖之美)。
山外新市則因鄰近料羅港與南雄師及金防部等因素,曾於1980-1990年代一度躍升為金門商業中心(俗稱小台北),繁華不已,然而現今亦因金門島之兵員大量減少,已不再似昨日之繁華,至於那位處西半島之後浦(金城),自清代以降,除了是金門西半島之商業中心外,更是金門政治中心之所在地,在其區域內之中央與地方政府機構及人口密集,而該區域內之主要消費人口,以百姓及公教人員為主,故其經濟受到之影響程度,整體來說,確實較其他鄉鎮來得小,如今又拜鄰近之水頭港於2001年跨時代的成為與大陸福建廈門地區小三通的港口及刻正興築之金門大橋,現今後浦(金城)與金西整體之經濟與都市建設,確實已躍然成為金門之首善地區,人口與房價日益攀升,但是市區內之停車空間嚴重不足與失序,其他鄉鎮未來亦將同樣面臨此問題,故應前瞻性的思索興建立體停車場或地下停車場或使用都市更新之方法解決之。
回首1949年歲末發生於金門古寧頭灘頭之生死存亡的保衛戰,而所取得的古寧頭大捷,著實是穩定臺澎金馬一甲子之安定的基石,然而,這用血淚換取的勝利,卻也是日後改變金門東西半島之城鄉發展的肇因之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