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響應保存沙美老街之緣由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749
字型大小:

年少十七、八歲時,背著沉重的行囊,告別親愛的家園,便與同學前往料羅灣候船,自此遂展開在異鄉跌跌撞撞的求學、工作、尋夢。當走過天涯海角,踏過千山萬水,驀然回首,那曾於在高雄十七號碼頭,躊躇、猶豫之青春少年,如今,已自三十而立邁入四十不惑之齡,隨著人類科技之日益昌明,交通工具之日漸便利,每當於返鄉省親之際,驚覺金門家鄉過往那一如中國之悠遠的蒼鬱道路及不經人工雕飾之質樸風情,已逐漸的消失與走遠,深具金門開發歷史軌跡之沙美老街,卻也日漸的荒蕪、頹喪,霎時深感有愧於先民(祖)們,因為自唐朝牧馬侯「陳淵」率諸姓牧馬於此與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墾植為漁鹽之鄉,迨自元朝統治時期,因浯洲島內之金沙灣(金山港)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等多處之鹽埕,元朝政府(1297年-1368年)為鞏固政權之實質統治、管理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今之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今之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創建浯洲書院「今之沙美菜市場,渭陽馬闕司令興建(1343年-1368年)」,浯洲島便正式納入中國政權之管理版圖內。嗣因明初中國沿海諸省屢遭倭寇侵擾,洪武二十年(1388年)令江夏侯周德興派人,開始於浯洲島之舊金城、陳坑、官澳、田浦等處設置巡檢與築城,並且延續元朝政府對於金門地區的鹽業之開發,造就金沙灣(金山港)周圍之鹽埕林立,鹽業達到最高峰,金沙灣岸邊更有三個碼頭可與大陸交流,造就以沙美老街為集散地,創建於元朝末年(約西元1343年-1368年)之沙美老街,歷經六百多年歲月洗禮,街廓係由泉州運來之石板開始興築(今之仁愛街48巷石板路),並一路擴建至現今獨樹一格的八卦型老街,此獨特八卦老街是台澎金馬現今僅存與獨一無二之古市街。遙望先民們昔日從無到有,他們是篳路藍縷的在開創歷史,然而,我們卻冷漠的任其荒蕪,據此,家兄(王天福)有感於沙美老街已日漸的蕭瑟、殘破,遂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以愛家愛鄉與堅毅之精神,四處的呼籲與陳情、建言政府相關單位,應給予沙美老街之歷史正名及保存的重要性,筆者被其堅毅與無私之精神感動,遂於2006(95)年下旬加入搶救沙美老街的行列之中,迄今已六年的光景。
回首搶救創建於元末之沙美老街的過程,雖然充滿著困難與荊棘,然而,為期能協助沙美老街的保存或整建維護,經家兄(王天福)與筆者多年之關心後,金門縣政府業已於2006(95)年12月29日下午2時整,邀集專家、學者、地方人士及建築物所有權人,假金沙鎮公所舉行『沙美老街歷史正名暨保存案』地方之座談會。沙美老街已逐漸的被人們重視,沙美老街整建團體也已於2007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沙美老街推動協會』,現今的沙美老街是金門縣觀光公車C線之行駛路線之一,亦是觀光客必訪之地,今年2012年金門縣府與金沙鎮公所及萬安堂「元代金山宮,舊址小浦頭槍樓前方」更是共同合作,以高居全島之首的風獅爺,作為2012(101)年10月底第一次舉辦之「金沙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的主軸,並搭配高粱與沙美老街及萬安堂廟會來行銷金沙鎮,這對於荒蕪許久的金門東半島之港都與歷史悠久的古鎮之保存或整建維護及繁榮經濟之發展,確實有所助益,現今距沙美老街於2006(95)年12月29日召開公聽會已將近六年,希冀未來的日子裡,沙美老街能繼續受到各方(界)積極之協助,使其再一次的風華再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