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從中來﹖﹗
媒體報導金門縣烈嶼鄉入口意象的「中華民國萬歲」標語石碑,在守護四十年之餘,可能遭遇拆除命運,雖然當中涉及所有者權益,卻應審慎面對處理。
金門身列國家公園,驕傲處在於它的戰地歷史、人文景象,而小金門(烈嶼鄉)的「中華民國萬歲」碑便是其一,坐落於九宮碼頭往環島路入口處,民國六十二年由誠實部隊興建的碑石,如今卻可能因為地主有意改建,致而引發留存之議。當中值得思考的是,其象徵的不僅僅只是一個碑而已,更多時候,其背後的歷史、人文及戰爭刻痕都在在地積累出金門的特殊意涵,這也符合了人文地理學派,對於人文/地理間相互滲透的文化形塑關係。
兩岸情勢即使趨變,身負四十年的戰地任務即便有所不同,但對於兩岸歷史敘事的交集處-金門來說,其國家意識、歷史軸線都仰賴於這些僅存的「線索」、「圖像」上。保留它們不是單純的古蹟價值,更多時候,也是人們面對過往、開創未來的一個「見證」,提供我們反思憑弔的存在。如今面對觀光旅遊、兩岸交流、時代變遷而拆除的「記憶」,則令人感到不捨,故期盼有關政府單位能伸出援手,找到妥善的處置方法,為後代留下寶貴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