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公務員﹐能提高勞工福利﹖
這幾年新聞常報導公務員福利縮減新聞,讓部分薪資偏低、福利較少的民營企業員工內心覺得平衡,但筆者聽很多在不同官方單位工作的公務員親友、同學工作經驗,及本身對社福體系的了解,在此分享個人意見。
民營企業員工看公務員有那麼多福利,羨慕又嫉妒態度不是沒來由。因為台灣的歷史因素,官員希望公務員不受誘惑專心工作,進而維持社會穩定,給公務員不少專屬福利,加上制度訂定後要修改沒那麼簡單,需長期協調得到共識,才造成政大社會系傅立葉教授比較世界各地區社福制度,由於台灣公務員專屬福利多,社福制度像法國、德國保守組合主義體系用職業分類現況。
只是很多民眾認為公務員都做「錢多事少」工作,生活很悠閒,但跟實際情形不完全相符,得看是在哪個單位工作,有些單位反而要處理更多業務。像是觀光處的公務員為發展觀光,常得加班辦活動吸引遊客;社會處的社工要處理不少社福服務申請案,由於專業人力長期不夠,前幾年還發生社會處社工過勞死案件。警察、檢察官更不用說,他們工作時間長、需承受壓力多,也發生幾次過勞死案件。
既然修改制度沒那麼快,還要顧及認真工作的公務員感受,也可能會有公務員拿行政法所提「信賴保護原則」問:說好的福利呢?那就務實些,可考慮發展世界其他地區很難取代的產業提高產值,以此鼓勵民營企業加薪、增加更多行業工作機會,讓勞工不再對公務員專屬福利羨慕又嫉妒。
像是台灣很多人有志成為職業文創工作者,但能從作品得到的收入有限,被親友以「興趣能變成職業嗎?」理由強迫去當公務員。既然台灣作家九把刀年輕時,也曾被家人強迫去當公務員,但透過努力製作作品、出版業者懂行銷,受不少讀者喜愛成為暢銷作家,文創工作者、出版業者可參考他的經驗製作作品、行銷,吸引更多讀者支持提高收入,不用當公務員也能得到夠多且穩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