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規劃一致性的國民年金制度﹕莫讓老農年金淪為另一個大錢坑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書良。
點閱率:747

監察院日前針對假農民猖獗,使政府每年要多花新台幣兩百七十多億元補貼老農年金,使真正弱勢群體難以得到政府扶助一事提出糾正案。假農民之所以出現,正是因為過去錯誤政策賄選行徑所致。
 以往政府只開辦軍公教保險與勞保,忽視許多服務業和農漁民保險,也不把農漁勞保納入國民年金制度。造成民眾因職業而有差別待遇滋生相對剝奪感。
早年政客公然以預算收買選票的政策賄選風氣開始大行其道,演變成藍綠兩大黨為爭取選票,競相在農民年金補貼議題上漫天喊價,造成今日入不敷出的大錢坑。
 根據「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規定,年滿六十五歲、農保年資六個月以上,每月就能領取七千元。資格要件如此寬鬆的年金福利政策,使許多民眾只要在六十五歲以前的六個月取得假農民身分,事先不必如軍公教與勞保長期繳納保費,就能領取年金。
 這種政策漏洞,讓不少民眾甚至包括長年旅居海外者,縱使從未繳稅也能享受政府的福利大放送。
 今版勞保以最後五年投保薪資計算年金與退休給付。多年來民間社會職場遊戲規則是,退休前五年薪資都是以多報少。在最後五年設法加保到最高額勞保,準備領取最高額退休給付。全國皆如此,大企業亦然。
與其責怪民眾和雇主鑽法令漏洞,倒不如歸咎制度設計缺陷,讓不同職業身分者出現不同等級的年金差別待遇。
 要矯正此缺陷,政府應不分職業別規劃一致性的國民年金制度,讓全體國民退休年金給付不分職業別趨於統一。至於個別退休帳戶,則由各自提存準備而有不同結果。或許就不會再出現有民眾冒充農民,繳半年農保,卻能領取終身農民年金的荒謬事例出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