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沙美老街的光輝歷史與未來展望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3,368

一、光輝歷史
元朝統治(1297-1368)中國時,位處福建浯洲(金門)金東金沙灣設有官鎮埕、永安埕、浦頭埕、沙美埕等多處鹽埕。元朝政府為鞏固政權實質統治與管理及興辦教育,遂於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今之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今之金沙國中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創建浯洲書院『今沙美菜市場(渭陽 馬闕 司令創建)(明清兩朝為金山書院,今之沙美萬壽亭)』及太武山勒石雕刻築寨石碑。
沙美(後學村)於元朝統治時,乃金門最高行政機關,區域內的人口、鹽工及書生眾多,而金沙灣岸邊之官澳、六甲及金山港,更可與福建交流,形成沙美老街為集散地。明朝統治後,金門鹽業到達顛峰,因鹽場多集中於沙美區,造就沙美老街萬商雲集及百業繁榮極盛景況,沙美老街舊時是各宗族間及沙美與金門、大陸、南洋等商業、產業、農漁產品買賣及感情交流之地。
一九四五年中國對日八年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正歡天喜地慶祝抗戰勝利,然而,中國大地卻狼煙再起,並爆發大規模生死存亡的內戰,從一九四五年起至一九四九年底短短四年間,國民革命軍與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大陸激戰數回合,國民革命軍最後不敵人民解放軍之勢如破竹的攻勢,遂一路節節敗退,直至一九四九年十月底兩軍於金門古寧頭大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未一舉攻陷金門,造成國民政府穩準固的據守台澎金馬等島嶼,自此與對岸之人民解放軍創立的新中國分治。
自元末到民國肇建初期,沙美一直是金門東半島之軍民的商業物資補給中心,然而,因位處金沙灣與汶水溪交會處,國民政府為金門島軍事安全,遂將金沙灣截斷,從此金沙灣附近的港口即官澳、六甲和金沙港,不再與中國大陸之福建地區通商與通航,沙美卻也未因金沙灣被截斷而喪失其原具有之商業中心之角色,反而一度成為金東守備師及青年軍戰車連之駐紮地,沙美老街更是演變為金門島之商業與物流中心,歷經六百多年之洗禮,沙美老街其街廓係以石板開始興築(今之仁愛街48巷石板路),並一路擴建至現今之仁愛街、忠孝街、信義街、和平街、三民路、勝利路、成功路等共同組成的獨樹一格之八卦型老街。過往出現於沙美老街的行業有沙美區(鎮)公所及銀行、銀樓、布店、服飾店、餐館、泡茶店、打鐵店、油園、豆腐店、棺材店、木工店、佛具雕刻店、紙紮燈籠、餅店、國術館、浴室、理髮店、妓院、乞丐等。
二、未來展望
沙美老街於近代國共內戰之猛烈砲擊期間,竟然完整的保留下來,持續繁榮金沙地區之經濟至1970年代。現今沙美老街雖日漸頹廢及倒塌,然而,以世界文化遺產及人類歷史和建築或經濟發展之角度來說,保存這創建於元朝末年的沙美老街,著實有其歷史價值與必要性!
未來對於沙美老街的維護保留之原則,應盡量保持建築物與街景之原有的外觀與特色和整體性,但是建築物之水或電力管線,應予重新配置配電箱及設置自動斷電器,金門目前尚無天然氣管線之供應,皆以使用瓦斯桶為主,故於建築物的維護保留,亦應考慮或強制設置瓦斯自動遮斷器等之安全防護措施,以維護建築物之電力供電及使用瓦斯的安全和用水之方便性,而內部的裝(修)潢部分,應以不燃材料或防火漆施作,以維護建築物之安全及防火功能,並降低災害發生的因子。
至於沙美老街的外觀及進、出口處與地板之藝術燈景的照明設備,亦應以不破壞其原味的前提下,可適度的增加或設置,具有藝術風味的旗幟與招牌和燈具,以彰顯建築之優美的特色。沙美老街主要的街道是由三民路、成功路、成功二路、忠孝街、仁愛街、信義街、和平街、後街等道路所組成的街道,當中除了有木構造的店厝建築物及4棟的洋樓外,還遺留有元代石板路,故夜間藝術燈照明之設置,則需慎重的規劃與設計,方能彰顯古建築與洋樓之優美的特色。
最後則須擇一棟具有歷史或軍事等意義的店厝或洋樓,加以命名為沙美老街文物館,並收集有關歷史人物造訪沙美老街及傳統與商業文物,集中展示,並對外開放參觀,以供後代子民與前來參觀的人,能了解成立文物館之目的與構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