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今日的幼兒 明天走向世界的金門人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錫南。
點閱率:2,651
字型大小:

金門縣政府為明日金門教育發展,關注下一代教育。去年12月23-24日邀來包含國際教育大師佐藤學以及縣籍學者專家,齊聚國立金門大學與金城國中,辦理教育論壇與公開課博覽會,為金門教育的明天獻策。難得的特別規劃以「建構學前教育在地品牌」作為深耕學前教育分組座談之主軸,並且經由在地文化與國際觀兩個向度,讓與會者交匯智慧火花。
為呈現在地文化,從幼兒園開發主題課程,期能將文化種子往下扎根。所以安排兩個分享:一是由金城幼兒園李孟芬、鄭素雯老師所開發的《金門悠久的祝福-王爺出巡》,已經通過幼兒園文化課程實例第一階段甄選;另一主題課程則邀來古寧國小附幼莊彩燕主任以《金門粿中有文化》作為主題課程,透過「吃粿樂為例」作經驗分享。這是幼兒園朝主題探索來建構幼童文化學習。
為啟發國際觀,讓幼兒學習大世界之變化,邀來實際推廣蒙特梭利教育有成的「君格幼兒園」園長鄭麗珍分享,曾任國際蒙特梭利總會中華民國分會理事長的張孝筠教授與談。全球有2萬多所蒙特梭利學校,或使用該教學法的幼兒園或教育機構,期望藉此提升地區幼兒園達到國際化水準。
社會上普遍認知國民中小學教育,因為建制早,投入資源相對豐厚,引發議論也最多;政府投資在後期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者尤其雄厚;反觀幼兒教育,依然被視為「社會福利」的一環,家庭或社會均疏於耕耘、研究、投資,或視為陪伴與安全照護,提供點心與遊戲,就是幼兒全部的學習;殊不知,2-5歲幼兒是人的一生中,學習吸納力最充沛的階段,倘若給予適當的啟蒙,其學習爆發力最顯著。美國心理學家傑明斯的研究指出,「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其中50%的智力是4歲以前獲得的,30%是4-8歲獲得的,20%是8-18歲前獲得的。」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七歲定到老」,獲得科學性佐證。總之,在幼兒教育上,主要是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來應付以後學習和工作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見,幼兒階段的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與幸福的「終身大事」。
「幼稚園」的創始人是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 Froebel),起於工業革命時代,為了照顧勞工免其後顧之憂;如今,170年後,家庭結構調整,社會變遷急遽,婦女進修就業大幅增長,人們對幼兒教育已然改觀。首先,制訂《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取代《幼稚教育法》(民國103年廢止),從社會福利觀移轉為教育文化觀;從「以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及倫理教育為主」,擴大為「身心健康、良好習慣、生活經驗、倫理觀念、合群習性、美感經驗、創意思維、文化認同、關懷環境」(第11條) 之幼教內容;從人人都可以照顧幼兒,調整為需具有教師資格或接受訓練有證照者;教保員不再一對多,而是限制師生比為1:15以內;課程越來越強調主題性與課綱;評鑑漸漸規格化,以符應能否達到「提供優質、平價、普及、近便」幼教學習環境之規範。
102年金門縣各公私立幼稚園或托兒安親機構(經過評鑑通過者),均改制為「幼兒園」,啟動招收2-5歲幼兒(公立招收三足歲幼兒)機制,並且提供免學費補助政策,家長不只擁有自由選擇權,更減輕家長負擔。
各幼兒園並非關起門來,而是開放場域,迎接家長參與,並且要增進與社區關係。呼籲家長們要經常走入幼兒園,參與親子共學,才能從家庭而學校教育,確保「提供適宜發展之環境及學習活動」、「提供增進身體動作、語文、認知、美感、情緒發展與人際互動等發展能力與培養基本生活能力、良好生活習慣及積極學習態度之學習活動」、「促進親子關係之活動」(第12條)。幼兒園更要做到社區化,「提供作為社區教保資源中心,發揮社區資源中心之功能,協助推展社區活動及社區親職教育」(第14條)。本次論壇中,城幼與古寧附幼兩個與談分享,將金門縣幼教以探索文化主題為學習內容,正式宣告幼教之教育專業化,更向外推介品牌在地化之幼教導向。
就「提升幼兒入園率」而言,106學年全國「受益人數為18萬餘人,幼兒就學率達96.3%、經濟弱勢5歲幼兒就學率達97.2%、原住民族幼兒入園率逾97.2%。」;就「積極推動公共化教保服務」而言,全國幼兒園累計增設1,381班,50園非營利幼兒園,逐年縮短公私立幼兒園供應量。」(教育部報告);就「優質教保發展計畫」而言,規劃及辦理幼兒園園長專業訓練課程、補助辦理幼兒園「課程領導」進修課程,建立教保服務人員職前培育課程審認機制,建構教保服務資源中心等支持網絡,協助家長強化育兒功能。欣見金門縣政府的用心,與各幼兒園的努力讓大家看得見,金門縣的幼教發展與全國同步已然邁入現代化。
然而幼教精髓並非僅是投入硬體建構如何宏偉,教導個人如何輝煌騰達,而是培育幼兒具有終身學習的自主能力,涵養負責守法、關懷鄉梓與社會的情操,具有高品質的未來人力而準備。
這場論壇主題是共學與共話,由縣籍幼教學者楊金寶教授主持,她對全體幼教同仁表示,「所有寶貴經驗都是孕育下一次課程設計的過程,貼近孩子,你就會知道你要教什麼,只有你知道孩子要甚麼,多觀察多體會,多跟孩子說說話,你就會知道要教什麼,你就是好老師」,期勉殷切。
蒙特梭利教學方式,究竟是否適用而推廣至全縣,需再評估;但蒙特梭利透過自製或開發教具,「強調獨立,有限度的自由和對孩子心理、生理及社會性發展的尊重」,值得幼教同仁取法。鄭麗珍園長認為,幼生「從使用教具中學習概念,而不是從直接的指導中學到概念」,她以2歲半的孩子在製作戲服前,要先學會如何縫為例,指出「蒙特梭利是方案的基礎,方案是蒙特梭利絢爛的舞台」,所以蒙特梭利與方案主題的結合,讓幼生在操作過程中習得能力、思考邏輯、討論及互動之綜合運用。
學前教育組透過對話過程,共同學習經驗,彼此借鏡。楊金寶教授總結成四點建議:一、讓孩子實作,從生活中體驗,思考,了解課程對他的意義比知識教育重要;二、老師只要提供尊重,放心和陪伴,放手讓孩子主動去探索,才能成就孩子自由自在的發展任務;三、教育要翻轉,要轉化成孩子可以遵守生活規範的動力,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也透過課程,了解民俗的深層意義與社會價值,才是在地課程中的主軸;四、活動和活動之間的連接,及課程中的統整方式,是老師要思考的。更要學習如何優閒、優雅的讓孩子感受與感動,覺察與探索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建構親師的學習情境,發揮其功能,要培養的是不怕失敗,問題解決能力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以「建構學前教育的在地品牌」為訴求,一方面彰顯全縣幼教同仁所欲努力的目標,並用以喚取家長與各界,關注深耕學前教育;一方面企圖藉此向外行銷,達到與世界接軌,推進國際水準。因此,本次論壇雖已結束,並非終點,而是砥礪大家勇敢邁向未來,勾勒未來金門縣幼教發展的里程碑!
幼教是基礎,能左右國小生源,決定國中小教育之成敗,間接影響後期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品質,更是奠定成人人力素質與價值觀的啟蒙期。如果發現小學生學習有困難,有九成是幼教時期已積累;國中以上學生學習不用心,生活習慣欠佳,那是源自幼生時期家庭與學校管教失敗的經驗;大學生頂撞教授,到課率低,上課倒一半,絕對是幼生時期累積惡習而成;至於組成家庭,不為家庭負責任、盡心力,進入職場,不守職業道德,貪贓枉法,無不源於童蒙時期未能養成良善德行有關。
學前教育論壇著眼於地區現階段各幼兒園之教育發展,為今日幼生紮下愛鄉致遠的文化底蘊,更期許透過論壇的激盪,啟發幼教同仁與家長及社會各界,共同投資幼教,蔚成蓊鬱森林,發揮軟實力,讓下一代成為走向世界的金門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