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利用海浪建置電力補強系統之芻議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2,085
字型大小:

2018年4月26日於金門日報地方新聞讀到「留沙定沙試驗潛沒式柔性攔截網有效」一文,報導說明金門海灘遭對岸抽沙船盜沙影響,出現灘沙嚴重流失,海岸線倒退,崖岸崩坍的國土流失危機,然危機現可望找到解決的工法。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博士彭大雄去年底受金門國家公園委託,由金門縣政府贊助300多萬元經費,於北山斷崖前海灘進行「潛沒式柔性攔截網」留沙定沙試驗,研究團隊近日觀察發現,對抑制海沙流失已見具體效果……該工法於2009年起首次在台南八掌溪口海岸試驗,於海灘設置「潛沒式柔性攔截網」,成功將海沙累堆到1公尺多,並有效協助灘岸復育。「潛沒式柔性攔截網」由鋼索、彈簧、塑製排網、浮球等組成,當海潮通過,可柔性擺動減緩海流能量,讓海流捲帶的泥沙沉落;退潮時亦有留住沉沙的效果云云等,此乃充分利用海洋之無限自然資源。
金門總面積有150餘平方公里,位於福建省東南九龍江口之廈門灣內,西距廈門約10公里,東距台灣約277 公里,共有十二個大小島嶼,人口約13萬,四面環海。金門在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早期,開始與中國福建大陸分離,並形成今日的海島環境及曲折多岬灣、多島礁的海岸地形。
海浪是一種隨時都可發電能源,金門四面環海,海岸線長度高達130,306公尺,自然海岸線長度為115,285公尺(占整體海岸長度的88.47%),著實值得我們充分利用自我的海洋之無限自然能源,提高自我之競爭力!
筆者關心金門設置水、電補強設施已久,2017年5月31日於材料世界網刊讀到「三井造船在日本近海進行海浪發電實證實驗」一文,著實引起筆者注意,該文略以如下:「日本擁有3萬5000公里的海岸線,而且日本近海的海浪發電資源量約2億kW,等於50座核能發電廠的電量,三井造船於2012年投入海浪發電研究,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隨時都可發電,是相當穩定的能源來源。海浪發電是將海浪上下運動轉換成能源,藉由小齒輪的轉動驅動發電機。將直徑1公尺、長度15公尺的『棒子』固定在水深7公尺的海底,發電機安裝在高度4公尺的浮筒。當海浪上下移動時,浮筒也上下移動,再以連桿將移動傳至小齒輪。利用『校正控制』可以擴大海浪的動能。以感測器預測海浪的上下,配合海浪的上下,使用馬達讓浮筒同步上下,與海浪的動作『共振』,提高獲得的能量。」。
隨著時代巨輪往前推進,金門再也不是那孤懸海外之境,自二○○一年始,金門劃時代開啟兩岸小三通,現今因拜兩岸小三通及實施諸多福利政策關係,利用小三通往返兩岸之人次,高達千萬人次,設籍金門人數更是邁入13萬人,故充分利用海洋之無限自然能源,積極廣泛的發展各種海浪、風力等電力補強供給系統,方能保持金門自我優質競爭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