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孫安佐事件看台灣教育的失能

發布日期:
作者: 玉驊。
點閱率:2,648

最近孫安佐事件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會造成此一事件,除了孩子天生的本質、家庭教育之外,台灣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筆者目前在國小任教,深感台灣教育的失敗。自從教改、學校全面禁止體罰之後,老師都不想再教高年級,因為小孩越大越難管教,老師不能打罵動輒得咎,造成許多學生無法無天,在學校成天罵髒話耍流氓、結黨成派、行為惡劣偏差。
雖然大部份導師都很想矯正孩子的偏差行為,然而講他他不聽,叫他罰寫不寫,罰站不站,你又能拿他如何?送去訓導處(現在改叫學務處了)及輔導室,主任頂多唸他兩句然後又被送回來,根本不痛不癢。
還有些導師會設法與家長合作一起改善問題,然而這樣的學生普遍存在家庭功能失衡,親子關係不良的問題,父母自己都管不動,更何況是處處受制的老師。
導師都無法可管,科任課就更可怕了,弄得其他想上課的學生都無法好好上課,一節課四十分鐘下來,老師至少有二十分鐘都在管秩序,學生的吵鬧聲完全掩蓋老師的上課聲,問題天天上演卻無計可施,教學成效慘不忍睹。
 這樣的學生到了國中就更誇張了,情況大家自己去想像吧!既然問題已如此嚴重為何媒體卻鮮少報導呢?因為報了也沒用,而且只要媒體一報導該校名聲馬上臭掉,大家更不敢來讀了,校方還可能受到懲處,所以學校都會儘量隱暪不報,不是粉飾太平,就是得過且過。
 結果是公立國中的教學品質越來越差,家長沒辦法只好讓孩子轉讀私立,然而每學期卻要多付數萬甚至十幾萬元的學費,比讀大學還貴。而因為好學生都去讀私立了,公立國中學生素質越來越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教育部及教育局我相信他們也多少知道這種情形,要不是無計可施,就是覺得這種情況雖讓學生權益受損,卻對國家有益無害。因為大家都讀私立後,公立學校變少了,國家省了一大筆錢,要管的事也變少了。結果最後受害最大的是家長、老師及學生,受益最大的卻是我們的政府。
 其實這樣的問題並非無法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只是政府願不願意做而已。對於這些屨勸不聽,影響他人上課,視老師於無物的學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磨」。跟他磨,磨到最後當他們受不了的時候,學生就會因怕罰而不敢再犯。
學校可聘請代課教師,或與愛心家長、志工,甚至該地里長及派出所合作。只要上課擾亂秩序,目無尊長者放學後一律留校檢討,寫自我心理分析書(悔過書),沒寫完四百字不能放學,今天沒寫完,明天再留下來繼續寫(若家長怕學生太晚回家不安全請自己來接送,自己造的業自己擔),真的不會寫就抄課文,但字數翻倍,而且下次再犯字數加倍。
  這些行為偏差的學生多是愛玩一族,放學後恨不得趕快回家或跟朋友出去玩,一聽到放學後還要留校一定嚇死了,擾亂上課的行為必定大為收斂,如此大家都可好好上課,學校將煥然一新。
孫安佐會犯下大錯,就是台灣的教育給學生太多自由,自由到即使影響他人也無所謂,目無尊長對校規不屑一顧也沒關係,學校成了擺設。結果我們保護了不想學習者的受教權,卻犧牲了那些想學習者的受教權,令人不勝唏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