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以創新多元教育力發展國教新願景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錫南。
點閱率:4,355
字型大小:

當代教育高唱學力至上,尤其自1995年以來,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所主持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趨勢調查」(TIMSS)、2000年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導的「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以及2001年「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開啟國際學術競賽後,世界各國莫不將學生在這些國際競賽中的表現視為國力的展現;國內則把這些概念轉化為學測、會考等標準測驗,再經過成績量化來比較學子差異。我們常常標舉邁向全人教育的理想,但實際運作上往往有所偏頗,多沉迷學習成就表現而不克自拔,於是教育行政上會從學測、基本學力測驗、會考等手段來檢視學校教育成效,家長與社會氛圍也跟著起舞。所謂多元入學最關鍵的還是學科表現作為主要參考,其餘人品或素養佔比極低。
究竟在國教階段,需要過度強調學力測驗或會考成績量化評比嗎?校務行政上或教學實務者,慣常以成績前25%列為A精熟,50%是B普通,另有後段25%是C待加強。如果向A前進或向B超越,被讚為教育辦得好;反之若滾入C太多或由A降B,或由B偏C低降,被貶為教育辦得差。為了減C,補救教學與課後輔導因應而生,更促成街坊補習業者大發利市;當金門縣也跟隨全國22個縣市的腳步,訂定終結學校的相關法規後,雖是備而不用,但在某個「壞」時機之際,政府會不會以學校整體成績量化評比來作為合併或停辦的「尚方寶劍」呢?
在人生爭逐波濤中,有些人一開始充滿競爭力,贏在起跑點,多數人經過學習後競爭力更為提升,後來表現亮眼,另外有些人不只輸在起跑點,即使在學習階段也是欠缺競爭力,可是當其處在某種情境,找到人生轉捩點,奮發圖強,最後也能成就自我。在人生每個階段個別差異很大,少部份人具有超越自我精進學習的教育力,當然值得鼓勵;多數人可在各種不同領域學習,只要給予機會與舞台磨練教育力;另外有少部份只要教導其具有可學習之未來教育力(包含終生學習、在職進修、回流教育等),也會有後來居上,大器晚成的一天。
教改幾度翻騰,過度強調競爭力的結果,反而造成大量挫敗者。以下五則報導及小故事,值得我們省思:
一、全球大數據,假如全球70億人口當作100人,則「7個人能接受大學教育/93人沒有上過大學/83個人能識字/17人是文盲」。縮小到我們社會,人口素質並不均衡,高下懸殊自然存在。
二、根據中央社在今年3月報導人力銀行調查,顯示高達97.7%畢業生想要先就業,創下八年來新高,推測學歷貶值使學士及碩士起薪差距不大,連帶影響畢業生職涯方向。進一步分析,以往是學歷越高薪水越高,但是目前呈現大學學歷高中化、研究所學歷大學化,學士與碩士起薪僅約差30000元,因此,比起投入金錢與時間繼續進修,多數人選擇先就業,連帶影響畢業生職涯方向。國教階段以迄後期中等教育所辛苦投資者,最後還是回歸職涯找答案。
三、曾經教過戴安娜王妃、麥可傑克森畫畫,製作「獅子王」、「美女與野獸」和「花木蘭」等膾炙人口動畫電影的旅美華裔動畫家劉大偉,從小被當成C族低能兒,所幸陰錯陽差到美國讀書,遇到了貴人,「別把鑽石當玻璃珠」,一句話改變了人生,長大後成為迪士尼第二把交椅的真實故事,這給予國民教育一個新的反省方向。
四、當年幾乎認為叛逆不馴的C族金門青年黃文料,經歷清餿水、洗碗盤、倒垃圾煎熬,2014 年在「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周」拿下冠軍,後來轉型成為新興媒體平台「一件襯衫」創辦人,從2017年開站迄今,已報導百餘位台灣職人,一則故事最高逾500萬觀看人次,「我會更溫柔看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要用很溫柔的方式看別人」有這樣的覺知,才是國教階段要扎根素養的教育力。
五、網路上流傳一個「孩子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老師」師生間感人故事。五年級王老師慣性認定班上一位C族孩童,花了再多教學也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一天檢視其歷程檔案,才意識到從二年級起小孩就因母病而受影響,三年級母歿,開始出現孤僻,對學習不感興趣。意識到問題所在,從此改變愛與包容的態度,孩子立刻發生良好反應,努力向學,一路上進入高中、醫學院,並且一再傳訊表達對老師的感恩。老師們常花了許多精力在學科教學,卻不會紮紮實實教育;有些孩子在學習路上並非教學因素而跌跤,老師卻只是一直用教學在灌注,因而找不到關鍵,顯得力不從心;這些孩子在學習路上永遠孤單,在邊緣角落裡哭泣,更加挫敗。
當教育部為呼應各界要求謀求全國教育均質化,弭平城鄉差距與減緩雙峰現象,於是國教階段,花了太多精力在精進教學、有效教學或補救教學,期待學力亮眼,翻轉離島或偏鄉敬陪末座的表現,短期內或可預見成效,但長遠以觀,各縣市總有起落,是否能憑此為金門或任何一個縣市教育成敗標下定海神針呢?為此不滿現有教育體制,出現許多起身創造改變的案例,如「社企流」是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盤點國內外案例,彙整出未來教育四大趨勢:1推動學習個人化、2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3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4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指出:網路讓學習的空間、時間和形式都更為彈性;學習資源更加觸手可及,正式和非正式課堂的界線逐漸模糊;學習普及化與個別化(學習客製化及在家自行教育)、多樣性(各種實驗教育)更為顯著。
因而評估縣市教育競爭力的觀點,開始調整。國際間由日本學習大師齋藤孝率先倡導「培養教育力」;國內教育學者吳明清也在「漫談教育力」「台灣教育672期」一文中,指出教育力兼具「價值性」、「工具性」與「整體性」,應作為國教總體發展之依歸。當前教育發展與變革的首要課題,在於建立教育力的指標系統,以增進教育力之可測量性,並以教育力之分析與策進,作為開展新一波教育改革的基調。比較有系統架構教育力者,是由臺灣地方教育發展學會參採系統論IPO模式,從政策力、資源力、專業力、創新力、品質力、公平力等六個構面,提出30個指標來評估縣市教育力。
「親子天下」於201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各縣市教育力調查,其評估構面及指標是:公平與多元創新、教學力、閱讀力、政策領導力。最新是2018年0902日發佈調查結果,本縣以總分62.3,名列全國22縣市第六名,其中公平與多元創新、教學力獲得第三名,閱讀力、政策領導力獲得第五名佳績。
該刊評估縣市「公平與多元創新」之指標,諸如特教經費佔比、特教師資運用、身障或弱勢生接受公平與符合其需求之教育策略、具體措施,鼓勵實驗教育及創新、給予家長更彈性之教育選擇權、為新課綱所投諸之軟硬體設施是否足夠等;「教學力」指標,諸如校長領導卓越獎或教師教學卓越獎得獎數、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得獎表現、中小學生師比是否恰當?教師在新課綱中的跨域整合能力及經由教學能否達到學習素養?參與共備成長社群、觀課與交流經驗、增能計畫是否落實等;「閱讀力」指標,諸如閱讀磐石獎得獎數、人均借書率、學校圖書館人員專職專用、縣市首長重視閱讀之政策及具體措施、投入資源等;「政策領導力」指標,諸如教育預算/總歲出比率、基層教師、家長對首長教育政策、投入資源滿意度等。
當然調查方式及指標意涵恰當與否,結果可受公評,可是它至少提示另類思考方向,國教端教育核心,是提升綜合或創新多元的教育力而非競爭力。然而以上學界所謂教育力,多屬行政層級、政策構面、及教學者本位,那還是上位者菁英式思考;筆者認為教育力應該下放從學習者角度體察、由下翻轉與內化層次作系統思考,把教育權還給學習者自我評估與抉擇,期望經由教育措施能轉化、內化為學習者本身需求,提升學習者自主學習精進、多元跨域協同學習、自我探索可學習三層次之多元教育力方能突破創新。
對於少數學習能力強、自我期許高之學習者,教育者需要透過精進教學,加深加廣,以提升自主學習精進教育力,如此包括提早進階、自我超越學習、特殊才能深造、學科成就、甄選升學、遊學與留學、獨力研究、創意發明與發表,並能培養服務人群情操。
對於多數中等程度需要進一步自我探索之學習者,教育者在各種不同領域經由有效教學,發展跨域協同、合作學習與對話,更多適性陶冶,給予機會與舞台磨出多元教育力,並能激發熱情參與社會服務。
對於成長過程中歷經社經背景導致低文化力,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特殊身心狀況,或因生活與學習環境難於適應之多重衝擊,以致學習動機薄弱,淪為C族者,少一點補救教學,多一些諮詢輔導,發掘可教育之優勢能力,指導適性發展之生涯試探與情境操作,開發多元興趣,並指引其未來補充教育、線上學習、在家自行教育、回流教育、在職進修、終生學習等途徑,務期尋求人生轉捩點,蓄累潛在可教育力,正向發展。
郝廣才被美國「出版人週刊」稱為「台灣與國際繪本界接軌的推手」,認為語文教育是一種思考教育,並且說「激發孩子潛能,給他們最大的翅膀」;然而我們現在教育體制所作的卻是用會考或學測量化成績把他們困住。倘若我們過度強調會考或基本學力檢測水準,視為競爭力優劣,窄化為國教投資績效,急切的觀照各校強調「績效」,即在意於投入的教育資源與回饋是否成正比?那就落入了政治算計,或是經濟利益考量。
競爭力是期望衝向人生勝利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競爭成為社會菁英。網友流傳一張圖,圖(1)人站在堆高的鈔票上,反而看不到沿途風景;圖(2)人站在砌高書堆上,只讀書,思維固化低下,反而被限制眼光;圖(3)人雙腳平衡站在鈔票與書堆上,邊學習邊掙錢,才能擁有最好的視野,看到最美的風景;圖(4)人腳下無一物,既沒錢,又不肯學習,眼裡只有障礙和碰壁,是C族人。少數具有圖(1)或圖(2)的競爭優勢者,從國教階段就是成績量化常勝軍,人生被視為頂端人物,更容易驕縱不擇手段的攀越金字塔頂端而失了自我。多數圖(3)人,會隨著心智成長而自我奮鬥,終有所成;少數圖(4)人被社會邊緣化,需要我們為他鋪路架橋,鼓起自我教育力,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當決策者、執行者及學者輿論倡言競爭力,限縮在論述成績量化差異,豈不掉入從前以聯考成績論斷學習力的死胡同?讓家長與社會大眾怎不隨之起舞?國教階段,學校教育存在城鄉差距與學習雙峰現象,已是常態,隨著教改波動於今為烈。家長或老師都應深思,我們為孩子的付出,是否讓孩子學到積極的生活態度,並且能樂觀的展望未來?
媒體報導:「台生西進加溫,陸生來台退燒」、「蔡政府瘋狂反中,台生用腳投票」(中時)、「你讀985?還是211?搶進大陸一流名校,數字差很大」(聯合)、「杏壇綠色恐怖!學生赴陸激增:建中、武陵校長被關切」(中時)、「中一中校長:大學留不住老師,留得住學生嗎?」(聯合);強調台灣主體性能提升競爭力的政治任務,以及高教體系無力改善體質的狀況,出現了:雄中與雄女學生發起「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連署,改變社會吹棒學霸歪風;因此,當國中小端努力拚搏會考與基本學力,後期中等教育與高教體系卻逆向發展,所謂成績佳等於競爭力強倍受質疑。當我們試圖雞兔同籠式的量化評比罩住每一位國教生時,論斷其競爭力,陷入「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隻魚,而讓那隻魚相信自己是笨蛋」的弔詭與荒謬?
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爭議包括了課綱、年金、低薪、工時、司法、稅率、獨佔、壟斷、統獨、……莫不源於過度強調競爭力的結果。當年改導致中產階級萎縮、貧富差距擴大、工作機會減少、意識型態分歧、利益團體偏執、民粹與網軍竄起,因此從歐美到第三世界,出現了各種爭權奪利的罷工、示威、抗議,沉默的「大多數」被邊緣化了;敢發聲的「極少數」變成了「大多數」。最能挽救社會的不再是從事政治的、經濟的、高科技的……,而更是君子、清流、教育工作者、社會志工,以及宗教情操人士。
強調快樂學習的國教,卻張網競爭力來套牢多元學習;橫加牢籠式的補救教學,意圖讓相信自己是笨蛋的魚學會爬樹技術,這真正是金門縣國教的用功之處嗎? 無奈梗在承擔的教師心上,痛苦寫在承受的學生與家長臉上。當舉國上下面對少子女化而呈現教育市場萎縮趨勢(如大學校園退場或合併、中小學校廢併校);國家陷入文化失根不知為何而教的困境;教育現場存在親師權益入法爭執而損及夥伴關係「教師法」修法出現家長與教師團體爭議;師生關係從以教師本位調整為學生本位尚在適應期(如教師公共對話傾向教師本位而非受教者考量);中央與地方教育權限之爭,表面上教育主管聲明開放民主而鬆綁,實則鉅細靡遺的規範與干預;教育資源按學校規模,而非依獨特性或實驗教育需求以致配置不均;城鄉差距未能結合社區改造而翻轉,雙峰現象因鼓勵學力競爭而持續加遽。所謂校園M型化,只是貧富懸殊、資源配置失當所形成的大社會縮影。教育處新願景與目標,放在關心國教學子的競爭力,是否精準?減C到何種程度,或提升到何種境界,才夠得上有競爭力?需要持續多久?能翻轉上升嗎?
金門縣政府以創新思維,經營績效團隊如國樂團、管樂團之揚威全國、科展在兩岸獲得肯定;陸續開辦耳目一新的教育措施,諸如國際青少年遊學體驗、假期科學營、科學日嘉年華、去年0808-11日辦理四梯次之國際青少年多元智能暨創造力開發親子成長營、國中辦理餐旅職群、家政職群、食品職群等技藝技能評比、許多中小學發展自主性實驗教育,推展成功親職教育與代間教育、金湖的藝能陶冶、開瑄的文化傳習、湖埔雙語、沙小引進「自我領導力之高效能學習計畫」、學校社區化並能結合各鄉鎮樂齡中心蓬勃發展等,都是開風氣之先,令人激賞!這些彌足珍貴的多元教育力特色,未能銜接至國中端或後期中等教育持續深耕以致斷層,更需要大家重視。
12年國教所標舉的提升國民素養,包含語文、數學、科學、數位、教養等,其中「教養素養」在未來世界更形重要。前四項素養只要資質與努力相輔就可以達成,唯獨「教養素養」卻必須深化於心而形於外,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三管齊下方能成事。審視學習的主角,能否勇敢做自己,昂然邁向明日世界?有賴不斷創新的多元教育力,讓青青子衿探索自己內在潛能。學校建物或設施,都是外在、有形的物質化基礎,可是那些四年也未必看得到成果的軟體投資,才最需要內化為人格精神的要素,卻是政府相關單位與學校行政同仁的盲點。例如:友善的校園氣氛、學生自主學習的風氣、活化的課程安排、特色課程的試驗、教學團隊的創新表現、師生互動的美好情境、教學相長的傲人成就、未來學生的表現等,需要長期培育的重點,卻往往被大家疏忽了。以「愛」的綜合教育力取代競爭力,讓孩子在被愛中看到了喜悅,我們未來的教育願景更值得寄予厚望!
宜蘭大學陳復教授在臉書上說:如果家長或老師不能成就出更完整的自己,就無法震撼孩子的靈魂,讓他願意成就出更完整的生命。從會考或學力測驗釋出的競爭力,只會壓縮孩子想像綿延伸展的生命力而趨於苦悶,唯有指引金門孩子創新多元的教育力,方能成就完整的自我,圓一個屬於他的夢,金門國教才能有開花結果的明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