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旅外金二代對金門認同感之調查研究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宏男。
點閱率:4,137
字型大小:

  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研究金門文化,離不開閩南、戰地與僑鄉三類文化。後者僑鄉文化指的就是移民文化,也就是針對旅外金門人的研究,近幾年有為數不少的學者投入僑鄉、移民這方面的研究,產出亦非常豐碩,其中不乏外國學者,分別為市川信愛(2001)、戚常卉(2001)、江柏煒(2003、2004、2005)、黃子娟(2009)、呂紀葆(2006)、Chang-hui Chi(2003、2005、2010)、李仕德(2007)、李怡來(1971)、朱德蘭(2007)、周宗賢(1993)……等。大都採質化研究,鮮少見到採用量化方法。
  本文內容發表在2020年《科學與人文研究》第8卷1期,簡化如下文供讀者參考。其次,本次活動為「第十一屆兩岸三地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由金門縣政府、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等三個單位負責主辦。
一、研究時間、範圍與對象
  1、研究時間︰2019年7月30日至2019年8月3日;2、研究範圍:高雄市境內;3、研究對象︰以學生80人為主。成員包括:(1)、大陸金聯會學生︰福建省金聯會、福州市金聯會、廈門市金聯會、漳州市金聯會、泉州市金聯會、永春縣金聯會、廈門市同安區金聯會、廈門市翔安區金聯會、晉江市金聯會等九個會,計30人;(2)、旅台金門同鄉會學生︰旅台金門同鄉會每會推薦一人參加,計25人;(3)、金門地區學生:金門大學、金門高中、金門高職三校,計25人。
二、活動方式
結合金門在地閩南文化,設計符合青少年需 求課程,傳達正確觀念。包括:1、以學生互相交流聯誼及參訪體驗高雄各地金門人來台奮鬥足跡,並讓青年學子學習獨立自主精神;2、運用地方好山好水文化特色,規劃設計動態活動,增加青少年學習能力及對地方文化的認知;3、寓學於樂,青春不留白,設計探索教育,體能活動,展現兩岸青少年青春活力,蓄積青年學子對社會之正向能量。
三、活動宗旨
  活動目的主要有四,包括:1、促進兩岸實質文化、情感交流,提升兩岸三地青少年教育文化認知,增進對母縣風土人文之瞭解,開拓人際關係,增進青少年情感;2、透過青少年與大地的接觸,互相學習、互相成長,啟動青春氣息,提振文化生活視野,學習互助合作;3、以學生相互交流聯誼及參訪采風明勝古蹟,深入探訪在地風土民情,培育兩岸青少年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同和了解;4、培育年輕學子敬天愛人,愛護大自然生態,共同為保護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讓後世子孫瞭解永續經營的重要。
四、參加人員條件︰
青少年之父親或母親一方,必須為金門籍,方能跟金門地區產生連結。因此參加學員有必要符合二項條件:1、參加人員本人或父母需是金門同鄉會社之會員,並以大學生為主選對象,高中生為次選對象︰金門地區派出人員需是金門大學、金門高中、金門高職學生,且祖籍在金門者;2、活動方式原則以學生之消費水平為準,並能體會台灣學生生活方式為之。
五、認同感
  Fremont E. Kast(2003)將認同感定義為:在文化特質或相關的整套文化特製的基礎上建構意義的過程,而這些文化特質是在諸意義的來源中佔有優先位置的;認同是行動者經由個別化的過程而內化建構的,是行動者意義的來源,並將其劃分為合法性認同(legitimizing identity),拒斥性(resistance identity)認同以及籌劃性認同(project identity),三者分別與公民社會,公社或共同體,主體相連,由此Kast(卡斯特)構建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理論體系。
  Anthony Giddens(1991)則指出認同是在單一文化特質或相關的整套文化特質的基礎上建構意義的過程,而在諸意義的來源中,這些文化是佔有優先位置的。對特定的個人或整體而言,可能有多種的認同。……認同是行動者意義的來源,也是由行動者經由個別化過程。二者皆指出,認同是行動者個別化的過程。因此本文認為所謂的認同,即是參加本次活動學生個別化對祖籍金門的建構過程。
六、研究結果
  (一)、調查問卷發放、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對象為參加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的青少年學生,共發放80份的問卷,收回問卷59份,有效問卷59份,有效問卷73.75%。
  (二)、結果分析
  1、封閉式問卷(Close questionnaire)
  在封閉問卷設計之下,可以更清楚瞭解認同感,僅33.90%表示清楚自己在金門祖籍是哪裡,「57.60%」表示不清楚自己在金門祖籍是哪裡,意味著參加活動學生缺少對金門地區的認同感薄落。
  2、開放式問卷(Open questionnaire)
具體寫下建議共40人占67.8%。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希望夏令營時間延長並且多安排點自由活動時間;{2}講座安排較多,講座時間較長,活動安排可以多方面、更全面點;{3}住宿方面,環境不用太好,但是兩人一張床顯得較擠;{4}用餐方面希望不要一直重複;{5}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年齡跨度不要太大,這樣才有共同的話題。
七、具體建議
  本人以參加2018年於金門大學與2019年在高雄舉辦,第十、十一屆工作人員、觀察者與研究者用不同角度與觀點,提供以下參考:
  (一)應持續舉辦類似活動,增加青少年對原鄉認同
  2020年與2021年因肺炎疫情延燒而停辦,在2019年已辦到第十一屆,過去10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代表此活動有其歷史脈絡、傳承與配合的默契,短期已有初步具體成果,才會延續至今,因此未來有賡續的必要性。
  (二)不要侷限兩岸三地,可思考擴大舉辦
宗旨是增加青少年對母縣文化的瞭解,在經費允許下,不是僅台灣、中國大陸福建沿海,東南亞一代國家,金門人也不少,這些金二代可能比台灣與中國福建城市更需要瞭解並獲得金門知識,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等。
  (三)近代金門移民史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早期移民史介紹,非僅台灣設有金門館,還包括東南亞許多國家,這些國家金門館都是課程非常重要的來源,更可豐富學員瞭解從何而來?從何而去?追根溯源,更能貼近生活,進而與週遭事物接軌。
  (四)借用大學資源
  除了台灣各大學,以及金門大學,甚至福建各高校外,如前述可擴及到東南亞一代大學,有效結合高校資源,軟硬體設備,移民文化相關師資,橫向的連結,才能減少認知的落差與資訊不對稱現象,作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論文發表會
  受限於時程安排僅能在夏令營、冬令營才能廣收青少年。高中與大學都有專題課程,結合學生本身在校需要,辦理三天二夜以金門為旨發表,一來不受時程限制,二來投其所好,三來提供證明,非但深度學習,亦可聯誼交流。
  綜上,除了心懷感恩外,看到每一屆都辦的非常成功,這些都歸功於金門縣府、台灣金門同鄉會、福建金胞聯的努力與付出。最後是補充開放式問卷內容。就讀福建省寧德師範學院大三邱X芳表示:
首先,要非常感謝一直在背後默默付出的金門同鄉會的理事們、老師們、導遊工作人員們,這五天來真的辛苦了!短短的五天卻滿滿的行程,為了讓我們能夠輕輕鬆鬆地度過這個夏令營,有個開心快樂的會議,你們在出行、住宿、飲食、觀光路線等等方面做了超級多的功課。每天比我們早起還比我們晚睡,一邊要防止突發狀況的發生,一邊還要擔心我們的安全,每次行程都很貼心地幫我們記錄快樂的時刻。Love you。其次,真的非常開心遇見了你們,我的第四組的小夥伴們,因為是你們,我的這次夏令營之旅才會有更加不一樣的體驗和感觸,目的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一起。也非常開心通過這次夏令營,能夠結交其他城市的小夥伴們,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或許我們從來不會遇見。感恩相遇,最後,特別不捨,這五天彷彿就是夢一般,我覺得我還未啟程出發,但是夢已經醒了。因為這個活動,60多號人從不同地方聚集在這裡,而這五天過後,我們可能會慢慢地不再聯繫,但是我會永遠永遠記得這五天,從陌生到熟悉,還有其中的歡樂與淚水。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