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日本是誰打敗的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大學兼任講師。
點閱率:1,123
字型大小:

繼日前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中國史、台灣史;國父是否是外國人等訾議後,民進黨三寶更突兀辯飾:「日本是被美國原子彈打敗的,與中國無關,故台灣歸於中國是不對」之謬論,令人有忠良再喑噤,何以對先人之僨張!

由於功利科技的需要及政治環境的變遷,近來有關人文教育甚被忽視,尤以史學為然。輒以為史學乃是一些史蹟及年代數字而已,甚至有些本身身為史學工作者,也膚淺地盲從西方方法論,誤以為史學亦應如自然科學一樣,應以精密之實証方法驗証之,方能登學術殿堂,自貶結果,愈令史學更加生硬僵化。其實振金一直認為,整輯排比,謂之史纂;參互搜討,謂之史考,但皆非史學;亦非似傅孟真先生所倡史學便是史料學的說法,而應認定資料是為研究而存在,非研究為資料而存在。

故史家最大的責任應該是如太史公所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因此史料僅是他研究的重要對象而已,但非目的。以我國傳統言,上窮王道,下撰人倫、變風氣、正人心才是重要的原則與動機。因此劉知幾首倡史家應具有史才、史學及史識之條件說,其後章學誠復加以史德,成了歷代史家之自許與雲泥分辨之標的。基於此使命感,乃有本文之問世。

吉朋在羅馬帝國興亡史中有段凱撒在征高盧時,面對部將爭功所說的話:「誰殲滅、阻牽敵軍最多者為首功。」此種以數據闡釋之史觀,如我國戰國時期秦國首功制之法,就今日看來乃有其精確性,是以面對今日到底是我國,美國、蘇聯甚至英國打敗日本,仍至推衍到台灣究竟應歸還給誰等問題,重返歷史場景,以數據來闡釋之史觀,相信定有助於讀者對此史事真相之理解。

據此,本文以時空數據為經緯,從學理上來舖序在這場大戰時,中、美、蘇、英、日等國所扮演之角色及實際情形,且讓讀者自行來探討到底日本是誰打敗的。

首先重返歷史場景,有關八年抗日戰爭經過,張玉法先生言可分為前後二期:

  前期:民國二十六年七月至二十七年十月:概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陷落止,為空間換取時間時期。當時國軍決定採取持久消耗戰略,策定作戰方針:國軍一部集中華北,遂行持久戰略,特注意確保山西之天然堡壘;主力集中華東,採取攻勢,確保上海要地,掩護首都。但因各種因素並未發揮預期效果,以致形成節節敗退形勢。本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二十六年七月至十二月:從盧溝橋事變到南京陷落。抗戰史上的慘劇南京大屠殺於此時發生。

  第二階段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至二十七年六月:從南京陷落到開封陷落。著名的台兒莊大捷於此階段爆發。

  第三階段民國二十七年六月至十月:從開封陷落至武漢陷落。此後國民政府重心轉移至西南大後方。

  後期:民國二十七年十月至三十四年八月:從武漢陷落到抗戰勝利,為對峙迂迴時期。此期各戰線大體穩定,日軍只佔領城市和交通線,我軍據守鄉村。本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二十七年十月至二十九年三月:與日軍相峙於桂南、粵北、湘中、鄂北、晉南等地。著名第一次長沙會戰於本階段爆發。

  第二階段民國二十九年三月至三十年十二月:與日軍相峙於綏中、晉東、晉南、豫中、豫南、鄂西、湘中、粵北、粵南一帶。戰爭幾全由陸軍擔任。第二次長沙會戰,及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殉國均發生於本階段。

  第三階段民國三十年十二月至三十四年八月: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到抗戰勝利。此階段特徵有三:其一、美援加強;其二、盟軍推舉蔣委員長為遠東戰區盟軍最高統帥,指揮中國及中南半島軍事;我遠征軍入緬救英。其三、中共乘機擴張。其四、蘇聯於日本投降前三天對日宣戰。而有名的第三、四次長沙會戰亦於此階段發生。

特別一提的是,在此階段即民國三十一年英軍在緬甸被日軍所圍,我 遠征軍入緬救英,大敗日軍,令盟軍至為感動,英、美等國自動宣布撤消自鴉片戰爭以來所訂之一切不平等條約,隨後,列強紛紛跟進,我百年來之國恥得以解除。

又雖然世人每以八年抗戰來描述中日之戰,主要係緣於民國二十六年盧溝橋事變後,蔣委員長發表廬山講話,指出犧牲已到最後關頭,中華民族再也忍無可忍,毅然對日宣戰而計算起的。其實日軍侵華行動早在民國二十年,藉口柳條溝鐵橋被炸,強佔瀋陽,即世稱「九一八事變」即已開始,其間經歷了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上海的「一二八事變」等侵華行動,故抗戰經過理應自九一八算起,共計十四年之久,此期間計會戰二十二次,重要戰鬥一一一七次,小戰鬥二八九三一次。

  整個戰局,以前三年最為激烈;而最艱危險惡者當為民國三十三年間。當時日軍因其本土與海洋交通漸受美軍威脅,遂決定在河南及湘、桂發動大規模攻勢,圖打通粵漢鐵道,於是舉精銳部隊五十餘萬連陷洛陽、長沙、衡陽、桂林、獨山,距貴陽六十公里,陪都震動,美方尚建議我作遷都準備,國軍除星火急調駐陝及空運滇緬遠征軍回師拒敵外,並決於黔北佈防、堅守重慶,至十二月八日,援軍收復獨山,戰局始穩。

以上為整個抗戰經過之鳥瞰,特別說明的是,一直到民國卅年底珍珠港事變時,美國與日本尚有邦交,更遑論參戰助我,整個亞洲戰場除英軍與日本爭奪殖民地戰爭外,日軍主要敵手就是國軍;況英軍是接戰即敗,潰不成軍,自顧不暇,在印緬戰場上尚待我遠征軍救援。

及至珍珠港事變後,雖然美國參戰,但在重歐輕亞政策下,盟軍仍以歐陸戰場,殲滅德軍為主。易言之,整個亞洲戰場是我國在獨力血戰日軍的,這也是後來何以盟軍推舉蔣中正委員長為遠東戰區盟軍最高統師之理由。更由於我國軍對盟軍之貢獻,也伏下日後美、英等國主動放棄自清末以來列強與我所簽訂之一連串不平等條約。

在這場民族存亡聖戰中,國軍傷亡高達三百二十一萬餘人,動員數達一千四百餘萬人,戰債一兆四千六百四十億元。民間傷亡及財產損失,則更難以計算。此期間,我國一直獨力作戰,與五十萬到七十五萬的日軍血戰,如再加上滿洲的關東軍二十萬到七十萬人,則約為日本總兵力的一半。

提出問題,合理解釋是學術研究之道。不可否認,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對強弩之末的日本來說,不啻是致命一擊,但在三十四年戰爭結束前,日本兩百三十萬駐外軍隊中,有一百二十萬被拖在中國戰場,試想,若無國軍之浴血奮戰,這批精銳的日軍將可轉用至其他戰場,盟軍怎有可能好整以暇,在歐陸戰場上殲滅德軍?在研究室研發原子彈?再以資本功利主義為本的美、英等列強,何以願主動放棄自鴉片戰爭以來在華之一切不平等條約之特權?又為何在戰後我國得與英、美等成為享有否決權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又為何能單獨與美、英等列強共同發表開羅、及波茨坦宣言?凡此皆係本文之答案!

  中日之戰終因日軍的整體錯誤,及中國軍民之浴血奮戰而告結束。苦難的中國也藉此擺脫百年來不平等條約,更躋身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然而也因這場大浩劫,元氣大傷,逐分裂為二。不但聯合國於成立紀念會上,在國際現實主義無視於歷史之事實下,硬將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換為中共五星旗,尤痛心者,邇來統獨之爭,不但使苦難的中國再度淪於內鬥之漩渦,更嚴重者是使下一代混淆了春秋大義,甚有認為抗戰乃中國人之事的痛心言詞。

戰爭係人力、物力之動員決戰,八年抗戰若以當時大環境言,不啻是以一農業社會對工業社會之戰爭,也可以說是一場第一波與第二波的戰爭,情勢如此,為了爭取勝利,維繫民族生存,唯有採空間換取時間之焦土戰略,來與敵作殊死戰。就戰後雙方軍隊傷亡數字統計,國軍幾乎為日軍九倍。

此種傷亡比例之懸殊,實中外古今戰史所空前罕見。但也因此種犧牲的代價,加上地形之利,才能獨力牽制一半以上之精銳日軍,使盟軍得以在歐洲阻殲德軍,阻止德日會師。因此作者大膽假設抗戰之勝利,當然不是藉助於美國原子彈,也非蘇聯參戰,而是千千萬萬毀家紓難的軍民同胞們,在廣闊的國土上,以屍山血海阻殲日軍而換來的悲壯史詩!而今當年參與之盟軍不但無異議,且感佩進而自動放棄自清末以來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百年來之恥得以洗滌;盟軍進而在其後一連串宣言、和約中無異議默許、承認台灣歸於中國,凡此事實,竟有忘本之徒自我否定,質疑日本是誰打敗的,又豈僅是喧嘩媚俗而已,誠忍令彼等舞鰍鱔而號狐狸,狀囂張而才不足;正言讜論,攬轡澄清,我輩其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