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實質徹底改變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志/金城鎮民。
點閱率:1,199
字型大小:

今年夏天結束之前,由於一群金門在地及旅台青年的奔走下,針對地區機場、馬山、水頭三條聯外道路的問題,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連署,在為期一個月的連署過程,共計連署一千餘人。九月三十日,在景觀總顧問居中協調下,邀集縣長及縣府相關局室首長,假金門技術學院召開了環境議題座談會。會中縣長於百忙之中全程參與,並仔細聆聽現場民眾的意見,僅憑這一點,就可看出縣長尊重民意的具體展現,值得令人讚賞。

然而,這樣的場合原本應該是:民眾(贊成與反對雙方)│民意代表│縣府團隊。現場卻似乎無任何民意代表到場,反倒是縣府團隊獨自承擔下所有的責任!身為預算把關及縣政監督的民意代表們,在此刻卻似乎選擇沈默以對。

旅台的學生們,或者說年輕的一輩,對於家鄉「過度建設」有所怨懟;但是公務人員沒有嗎?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之下,被訓練出的技術官僚,基本上是不被允許擁有多元思考的可能性,單一的思考帶來單一的建設發展方向。然而,時局的發展,對他們何嘗公平?新一代的金門青年,不但要創新、要多元,更要懂得去包容上一代。我們並不能「今是昨非」,以今日眼光衡量過去種種,藉由「溫柔革命」開啟全民參與的機制,這才是整個行動的主軸精神。

「三條道路」的議題,只是一個起點而已,更重要的是-思考背後瀰漫著對於「發展」的扭曲思維。是的,縣長上任後,中央補助金門的預算的確增加了,但是增加的預算是厚植了金門的基礎(醫療問題根本解決了嗎?),還是刨除金門的根本(不管是文化面或生態面)?異質文化的入侵,是豐富在地文化的內涵,重新焠煉出文化的強韌新生命,抑或是取代在地文化的破朽身軀,葬送了在地文化特殊體質。

事實上,我始終覺得或許我們都被觀光「綁架」了!悲哀的是似乎無法,也不能抵抗。為了發展觀光,我們不斷地闢建道路、修建景點,而獲益的卻往往是「觀光業者」(或許有「文化保存」的意味存在),即便發展觀光產業是金門所無可逃避的方向,當政府為了產業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這些少數獲益者,對於社會的貢獻卻是稀薄。

軍隊撤走了,觀光客來了又走了,大多數留在島上的人們,卻永遠心甘情願地成為「被剝奪者」,從一切軍事考量到一切觀光考量的建設思維,對於島上的人們並無多大的不同,只不過看著昔日充斥著大街小巷的草綠制服,如今成為花花綠綠的觀光過客,他們見證著島嶼的轉變,可是卻總是選擇沒有聲音。

這一切讓我想起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金門晚報︾上出現的一篇聲明稿:「我們再也不能眼睜睜縱容金門在強權、私利的競逐中迷失了方向:::」我相信這段話縣長應該耳熟能詳。而今,縣長是否在盲目的建設發展中迷失了呢?

現在看來,少數人得益的局面,似乎依舊無法解決,這一點從官方統計年報中,可以窺見。根據民國九十一年統計年報來看,除一度興盛的觀光旅遊產業之外,唯獨營造業一枝獨秀,從八十一年的九十五家,平均每年以十家的數量增加,到九十年為止,整整增加了一百家。而縣長當選後,這樣的現象似乎未得到改善,九十一年營造業依舊如前十年一般,硬生生成長了十家。這一切似乎為了改善金門的「開發程度不足」的窘境,那麼什麼樣才算開發程度充足呢?

這些當然只是數據上的統計,更具體的表現在街道上的鋪石路面,從觀光景點四周延伸到街頭巷弄,從聚落村前的一窪水池蔓延至圓環花圃,一片、兩片、三片堅硬的花崗岩,似乎宣示了大有為的縣府團隊堅持「觀光立縣」政策的決心:::。

金門腹地窄小,卻擁有「多樣性」的特色,不管是文化上,抑或是生態上。正因如此,所有必要的建設,似乎更應謹慎仔細,而非盲目。由於島嶼「淺碟型」的經濟結構,產業縱深度不足,造成產業難以創造具備「規模經濟」的產業,而往往表現一窩蜂的「熱潮式」產業,加上短視近利的操作手法,使得產業的發展更加雪上加霜、積重難返。從「風獅爺熱」到「坑道熱」為了短暫的利益與立即可見的效益,地區的建設不得不走上飲鴆止渴的「消耗型」發展模式:不斷尋找新的賣點,熱潮過後只剩斑駁的風獅爺依舊佇立風中。慢慢使人覺得:或許保存就是最好的發展。

以馬山為例,軍事陣地的迷人之處(或說其觀光價值),在於不可碰觸的「威權性」與「神秘性」。而聯外道路的興建,無疑將天下第一連-馬山連淪為三流景點,將曾在兩岸對峙時期,扮演重要地位的軍事據點,變成遊樂場般的景點,昔日反共前哨擋住砲火隆隆,似乎擋不住發展狂潮。

再說工業區聯外道路,依據九月三十日工務局課長的說法,此工業區定位於「觀光產業」工業區。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特產集中生產、管理」,以利產業管理與提升。縣府團對如此努力為地區產業謀求出路,固然無錯。然而,此一工業區的區位,卻顯然有明顯的缺陷。

從觀光形象而言,此一工業區過於接近機場及國家公園,請問如果遊客對金門的第一印象是工業區的話,不知心中作何感想?再請問世界上有哪一個地區會以工業區作為入口意象?

其次,從經濟面而言。如果將特產產業集中化(並且靠近航站),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特產工業區成為形成的最後一個景點,遊客買完東西,拍拍屁股走人。如果觀光所帶進來的人潮不是將遊客導入街道市區,而只是將遊客集中於觀光工業區消費,那麼街市上小本經營的商家,將連賣杯飲料的機會都沒有!

或許縣府的開發計畫,在法源上是無可挑剔的,但是目前現行的都市計畫法規是建基於七○年代,為了替台灣地區工業發展土地利用的解套而來,時至今日,其適用性已大受探討,新的法規也已在立院審查,何以要遵循落時的法規呢?當然,只要新法規一日不出,舊法規依舊有其效力。然而,為使相關的決策程序必須周延,當相關的立法密度不足,行政部門仍然保有相當空間,法學上稱之為「計畫裁量」。當然,此時決策者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專業性」,最好有常設的諮詢委員會或研究機構(島嶼研究中心)等從旁協助,甚至不排除必須設立公民論壇或引發辯論。

建設必須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條件的過去、現況及未來的變遷反覆加以把握,這一切不僅需要宏觀的判斷,尤其牽涉預測的正確性,計畫的適當性、政治、行政體系、財政上的可行性以及兩岸關係(不管是台灣或大陸都是金門發展最深層的制約因素之一)。如果不曾意識到此點,而將建設片面化為發展,不僅是自然生態、空間景觀的浩劫,更重要的是對於社會錯誤的教育。

我們試著看看以下這一段話:「金門地區國防與軍事安全考量,過去並未針對當地基礎環境進行調查與研究,近年雖因相關法令及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後,已陸續建立寶貴的基礎資料:::后嶼鞍地區具有特殊的自然景觀、生態,與優良水文地條件:::以現有不足的基礎環境資料進行本案的可行性評估,許多影響將是不可預知及研判,畢竟優美的自然環境破壞往往比形成容易,不可不慎。」(台灣漁業及海洋技術顧問社:︽金門縣后嶼鞍設置休閒碼頭可行性規劃報告︾,頁7-4)。這段話亦是出自縣府所委託的規劃案中,何以越過一個岬角,直線距離不過數里的官澳海灣,就毫無破壞生態的可能性呢?

或許縣府團隊為了預防生態破壞,已在橋面下加設涵洞。然而,長期的規劃是將離岸海堤內填為海埔新生地,這樣的作法似乎多此一舉。海埔新生地對官澳聚落微氣候的影響,亦未見相關論述,令人質疑當地居民是否有足夠的資訊判斷、取捨的問題上。而回填土方的來源問題?亦是令人百思不解。

以「水田」對微氣候的影響來說,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利用衛星監測比對結果,初夏時,水田平均溫度較附近都市約低八度,較裸露土壤或道路約低五度,冬天時,水田則可吸收太陽輻射熱,形成「暖房」效果。因此,農委會正計畫大力推廣「水田種水」計畫,而我們呢?似乎反其道而行。再者,海堤的高度為避免東北季風浪潮,勢必高過現有路面之水平線以及滿潮線,或是以遮蔽式護欄防護,以免影響行車安全,這樣一來聚落景觀似乎也遭受破壞。

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如果所有的建設,為的就是「觀光」,何以建設越多,觀光旅次不升反降?如果觀光只是觀光業者獲利,而非普遍的創造居民財富,那麼我們的建設方向似乎不應該單方面靠攏。如果地區觀光方式,似乎只是單純的景點瀏覽,那麼金門對遊客的旅遊體驗而言,只不過是景點間的不斷移動的過程罷了。

試從各鄉鎮的發展來看:金城地區由於沿著莒光路至模範街一段,甲政第-將軍第-總兵署-貞節牌坊-模範街,尚可形成一完整觀光動線,加上行政機關與人口集中,使得金城尚能在撤軍浪潮衝擊之下,維持住市面。然而,金寧、金湖、金沙與烈嶼,似乎便不是那麼幸運。小金門雖有完整觀光動線,卻無法導入適當產業,延長旅客滯留時間,使得所有景點往往只是半天行程,對小金門而言,只不過是多了一群人晃過去罷了,而無法深刻感受金門之美。深度的文化之旅,並不在於單一景點的解說,而應該是在於生活方式,甚至生活形態美學的分享與交換。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金門正式解除戰地政務,回歸憲政體系。在此之前,這塊土地上從未孕育過任何民主的幼苗(連種子都沒有,何來幼苗?),亦未經歷如台灣社會催生民主的陣痛期,卻在一夕之間,轉變為民主體制,此時傳統的宗姓並未如摧枯拉朽一般就此消散,反而包裹著民主的糖衣若有似無的影響著政治運作,如果所謂的民主政治,並非落實參選人政見、操守以及具體作為上的良窳,而是先天無 可改變的姓氏,那麼這樣的社會基本上是充滿悲哀的。

過去,由於大量的駐軍人數,使得供應駐軍衣食的相關產業,得以寄生於此一龐大的消費人口,再加上封閉的社會結構,所獲得利潤,不是轉為儲蓄,就是在地「再消費」,由此又衍生出另一批產業。然而,開放之後,獲利者往往選擇在台灣或廈門置產,觀光產業不但掠奪大部分社會資源,更無法創造出另一經濟供應鏈,使得整體的經濟面每下愈況。

如果「少數人得益」的局面依舊無法化解,那麼縣長何不也來一場革命?從體質上徹底改變金門,將縣政發展落實為對全體縣民之關懷照顧,豐厚文化、厚實民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