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觀光.發揮特色

發布日期:
作者: 北方朔/金湖鎮民。
點閱率:1,376

──為金門建設進言系列之五

談起發展觀光,現在已成為金門人的熱門話題。有些人誤認為,只要爭取到大量的觀光客源,就可以使觀光事業蓬勃發展,可使地方日進斗金,島民也即可增加財富。其實,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這裡且讓我講述一件往事,以供參考。

  八二三炮戰結束以後,澎湖觀光事業剛要起步,當時交通部長高玉樹、文建會主委陳其祿,連袂抵達澎湖巡視。澎湖縣長提出請求:希望中央協助促使航空公司,增加台澎間班次,以及特准離島,可以開辦賽馬、賭場等博奕設施,以利觀光發展及輔導青年就業。高部長則提醒縣長說:「以發展觀光觀點而言,首在能留住觀光客過夜,以使當地有關業者,能夠增加收入。如果交通過於便利,觀光客可以朝來夕返,則僅有租車業可能獲利,其他的旅館、餐飲、娛樂、特產、土產等業者,皆不會有太大的收益。如此則觀光團體再多,獲利最豐者乃是航空公司,那與澎湖縣民又有何益?」陳主委在答覆特准離島增設博奕設施的請求時,特別詢問縣長:「此事是否會對地方純樸社風、良好治安等,有巨大破壞力?成本代價是否過高?」至於有關輔導青年就業一點,兩位首長都表示不以為然。他們強調離島青年的發展前途,應該志在遠方。即使是觀光事業能夠發展,也不是有為青年所應選擇的職業。高部長還特別指出:南太平洋一個小島,觀光事業蓬勃發展,當地青年就業率也很高,但可惜都是旅遊業的服務生,該島並被外界稱之為「侍者之島」,在個人與整體,均皆毫無尊嚴榮譽可言。陳主委並且說:「如果,澎湖籍的張榮發、陳江章等董事長,留在故鄉就業,又哪能有現在這般成就?」這番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對話,應能對金門有所啟示。因為它似乎已對:是否值得花費龐大預算興建金嶝大橋?設立離島賭場是否對全縣民眾有巨大而長遠的不良效果?以及發展觀光是否真的有助於青年創業就業?都提供了答案。

另外,澎湖觀光發展的過程,可能也會給金門觀光業者作為借鏡。該縣發展初期,觀光客似乎都以「探秘搜奇」心情,前來這久已嚮往的陌生地,包括走遍各風景區的遊覽常客,以及各機關團體,相約以各種名義到澎湖觀光,這種情形與現在的金門情況,極為相似。本來他們在實現了「到此一遊」願望後,即不會做第二次重遊,但當時澎湖觀光資源確實豐富,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例如:既擁有海水、陽光及沙灘等天然風光外;在古蹟方面,尚有台澎最古老的「媽祖宮」(馬公之地名,係由此廟而來)、完整的媽宮城門及部分城牆、用石磨舖成道路的媽宮城舊街,以及西嶼古堡、法將孤拔墓、日軍千人塚、鄭成功駐軍使用的「四眼井」等軍事遺跡。在海產方面,又有龍蝦、旭蟹、海膽等珍貴海味;在特產方面,還有僅在義大利西西里島才能買到的文石,和深海珊瑚加工的手工藝品,仍然吸引著若干老饕或貴族夫人經常造訪。像新聞界所選出的立法委員沈宗琳,就經常於週末、假日偕友專程到澎湖瀏覽古蹟,及嚐食海鮮。再加上各旅行社下鄉拉客組團,入澎旅遊,仍能維持一時蓬勃盛況。當時,澎湖旅外同鄉張榮發、蕭百宗等企業界人士,也曾有意返鄉投資,但最後都未曾實現。其主要原因,都是因為「風」和「水」兩項瓶頸,無法突破。在「風」的問題上,一年七、八個月以上的季風,形成觀光業者的嚴重威脅,員工們無法接受半年工作、半年失業的困擾,業者也無法忍受半年營運、半年支撐的損耗。同時,在「水」的問題上,由於水源嚴重缺乏,早期經常出現,旅社無法供應觀光客足夠用水的窘態,也造成了客源的逐漸減少。接著,海產珍品的海膽,先因耗多產少而絕跡,相繼龍蝦、旭蟹,也越捕越小,嗜食海味者,再也沒有跨海嚐鮮的興趣。就是這些因素,造成澎湖觀光事業的停滯不前。可見,島嶼的天然環境狀況,對於發展觀光事業,並非絕對有利。

另一面鏡子,就是遠在北方,筆者故鄉的廟群島。在戰後,那原有的蓬萊仙島,及世外桃源的神秘面紗,初被掀開時,也曾造成喧騰一時的觀光熱潮,但為時不久,熱潮即告逐漸消退,觀光業者也隨之凋零。金門發展觀光,似應在戰地解除所形成的觀光熱潮,尚未稍減前,即應著手尋找能以永續發展的路子,以免步入澎、廟兩群島的後塵。

回過頭來,再深入觀察金門觀光發展現況,可以發現在歷史遺跡、海鮮品嚐、特產選購等各方面吸引力,都不比澎湖強。但是,在空中交通卻比澎湖班次密集,這樣分明已是潛伏下將會使遊客朝來夕返的危機因子。只是,地方人士還並未領會到,只有留住觀光客過夜,才能使業者受益。反而,大家齊聲要爭取興建聯外大橋,似乎不知大橋建成後,能給島民增加多少方便?相對地,將有多少外方車輛和複雜份子,長驅入島,其所給居民帶來環境的污染與紛擾,自然生態的損害,以及交通安全與良好治安的破壞,會有多大?當然,最嚴重的還是,觀光客不會長時間留島消費,對地方整體來說,實在是利少弊多。何況,爭取留宿觀光客,也希望是要比較高水準的客人,以免像澎湖曾有所謂「雅賊」劫走古典磚瓦及雕刻器物,和大飯店的拖鞋及椅墊,都被順手牽羊拿走的事情出現。因此,選擇金門觀光發展新途徑,旅客的品質和留住的時間長短,亦皆應是主要的考量項目。

關於金門觀光發展,最好的途徑,以筆者粗識淺見,應該是向「軍事觀光區」的方向邁進,比較正確。這個觀光新名詞,是行政院長謝長廷前來金門巡視時,所提出來的。當時,他並沒有說明,指的是縣府舉辦碉堡藝術展的那種做法;還是新任金門防衛司令吳達澎將軍所建議『諾曼地』型的那種想法,也可能他只是用來和「博奕觀光區」,加以區別的一種說法。不過,縣府的做法和吳司令的想法,卻是根本上有所不同。縣府舉辦碉堡藝術展,來吸引觀光客,是把戰地遺跡『商品化』,用與軍事無關宏旨的美化藝術,來予以包裝。就像把一隊身體強壯的常勝英雄,臉上塗抹上各種彩色圖案,身上再穿上奇裝異服,打扮成巴西嘉年華會的舞者一般,完全掩沒他們原來的英雄本色,也喪失了戰地遺跡的軍事歷史價值。再加上碉堡藝術展覽為期只有一季,最長頂多延續兩三季,需要不斷地投入經費及人力,自然是一項重大負擔,而其所招攬來的觀光客,多是普羅大眾,其中份子不齊,容易對環境及設備,造成損壞。因而,實際上它不能稱做為「軍事觀光區」。

真正的「軍事觀光區」,應該是如吳將軍所指的『諾曼地』型那般,它是把戰地遺跡『學術化』,利用其原形原貌,把有關戰史拿來做教材,用來介紹該地戰役,在戰略、戰術上的珍貴啟示,因此它是具有真實的歷史教育價值,可以提供予全球各國軍事將領、軍校師生及軍事學者,前來實地研究之用。如此,則所招徠的觀光客,水準方面較一般大眾,自然是不一樣。而且,所有前來研究與參觀,至少要在金門逗留一星期以上,這也符合,能使觀光業者有所收益的要求。同時,觀光區現場,必須常設有「解說員」,對於輔導青年就業,也有所幫助。在經費上,只需建區之初,一次投資,即可保障長達數十年的使用,而收一勞永逸的效果。

如果,金門決定要設立「軍事觀光區」,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從速推進各項工作如下:

一、區劃「軍事觀光區」設置的區域與範圍,確實維護區內所有的戰地遺跡,如坑道、碉堡、壕溝及觀測站、喊話站等,所有有關作戰的設施,務求保存其完整無缺。

二、應即邀請現尚碩果僅存的,曾經參與防衛金門各戰役的老將領,廣泛提供『八二三炮戰』、『古寧頭大捷』,甚至包括『東山島戰役』,有關作戰實況的資料,並由有軍事常識技術之人員,分別以文字、圖畫、影像、音帶等方式,製成教材備用。

三、選拔及培訓,地方優秀男女青年,為常駐解說員,以軍事專用術語,作專業性的講解。

四、設立管理單位,負責專區的維護,及教育、研究和觀光團體,與個別研究學者的時間調度,以維持良好秩序。

最後,筆者必須畫蛇添足般地,對澎湖各界現在達成共識,努力爭取設立離島賭場的內情真相,稍加一提:該縣所爭取的是「離島賭場」,並非「觀光賭場」,其真正目的,不是在企圖謀求增加觀光業者的收益,而是感於近年來爭取中央補助款過於困難,乃決定利用該縣居民稀少或無人居住的「離島中的離島」,設立賭場,以地方造產方式,來謀求充實地方自治財源。金門既尚缺乏這樣的小離島,並已有酒廠充實地方自治財源,自不宜跟隨著考慮此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