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新金門
邇來出現諸多建設新金門之浮議,但大多針對枝葉末節來論,就長治久安言,仍有待商榷。一百多年前林肯曾說過:「我們今天面對的是新局,我們的想法也要更新。」因此父老們應考慮以新邏輯來思索故鄉之未來。經云:「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振金雖逆旅台灣,然無日不以故鄉為念,因此雖說長期來折衝故鄉賢人君子,多有不當,但無非希望故鄉能在此全球化之際,移變轉轍,雖不敢言殫精竭慮,但至少是心有所危,掬誠以告之意。不可否認,多年來對故鄉許多現實面,甚感失望,以致消沈認為個人無論如何努力,終究起不了作用,可是即使在最悲觀時刻,卻總忘卻不了對故鄉的關懷,而這一念不能忘卻的心情,緣激發為文,乃是件極自然的事,也如此方覺不負太武山上之峰巒疊翠,千乘堂前之倪氏先人。基此,願以大格局之遠見,針對故鄉金門之國土規劃,提供淺見以為參考。
故鄉自晉代見史,唐德宗貞元十三年(西元七九七年)置牧馬區,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年)輸納戶鈔,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朱熹蒞島講學,迄明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建金門城(舊金城址)置千戶所址。故鄉即從中土避難桃源變為軍事重地,烽火旋隨史事波及。
而今,隨著政治環境的變遷,故鄉已由軍事重地轉型為經貿觀光要地。面對此一重大改變,若故隨昔日之思維來建設故鄉,不但有負天賜良機,更負了時代之機運。意以為,以金門地理客觀環境,不管是朝家庭休閒觀光業發展,或向經貿特區前進,或僑鄉閩南文化邁進,首先是必須以革命方式,重新規劃金門新國土。
首先,振金必須指出的是,任何都市開發成功,不在於跟世界有名都市相距有多少,而是在於她是否具有獨特性及唯一性。因此,欲使金門進入新世紀,必須要針對這個主旨來切入。
就因為金門在歷史上曾扮演僑鄉、軍事重鎮、海島等角色,因此,必須在此基礎上,以新時代之眼光前瞻規劃之,才是至當之論。因此,願借箸代籌:將金門規劃成行政區、經貿區、文化觀光區三地帶,或許較能符合金門未來發展之所需。
行政地區:以莒光樓周遭地區為中心,仿美國各郡之模式,聘專家學者集思,以能代表金門意象之建築工藝造鎮,重新建造行政機構,將所有機構集中辦公,配合寬廣之停車場、林蔭大地、機能動線等周邊現代功能設施,完成新金門之行政地帶工程。
經貿地區:以斗門附近廣大平原為中心,仿美國羅德島商業區為案:建構新穎、特色、現代功能之平屋建築(不必效台灣高樓大廈,沒用的)、良好之停車場、各街間寬廣之綠帶休憩區、寬頻之網路設施,集各種高科技之經貿、到地方特產,皆在此地集中,以現代管理方式經營之。
文化觀光地區:以僑鄉、戰地遺跡及古蹟為點,由國家公園、觀光局統籌規定之,不僅在規劃維護之,更應使其活躍之,諸如開發民宿等。金門蕞爾小島,但蔚藍海岸、潔白沙漠、稀有鳥類、清新空氣都是現今休閒之至景,但如何使這些景點活絡,就在於有計畫之經營。
振金以為,串聯這些景點之「生命線」者,在於林蔭步道、車道、森林、植草。例而言之,如從水頭至后湖止,可以茅山塔、文台古塔、漢影雲根、翟山坑道、后湖海灣為點,首先每個景點應重新整頓如茅山塔之例,進而沿海域線,規劃林蔭步道、自行車道、公車道,而沿道附近遍植草皮及植喬木如樟樹等,仿舊金山十七公里海濱,或新竹看海月之活動,規劃出海域景觀特色。
尤其是,全島各公有地、無主地,甚至私人荒蕪地及地上物,均應修法,依法重劃,或獎勵整地,遍植原生樟樹、廣推草皮運動,並效新加坡及歐美先進國家之例,推展種林植草不但是現代公民之共識,更可創造就業機會。營造出一片生態城市,也就是綠帶都市,但國人對綠帶的觀念僅僅停留在「綠化」的層次上而已,其實不然。
理想的綠帶要如海洋般地浸淫城市,城市則如同島嶼般地散佈在綠色汪洋中,國外甚至在水泥叢林中規劃出綠色走廊,俾便將季風、海風引進市中心區,也就是說在做縣土規劃時,應以四分之三綠地,四分之一建地之比例來為之,形成有名的「草皮文化」,不少人就是以維護草皮為業的,甚至成立公司企業者,所以在國外若不修剪草皮,是會招來鄰居抗議甚至召警的,當然更別提以水泥取代草皮之蠢事了。
最後,振金願以李光耀當初重金從英國禮聘植草(草皮)專家,重建新加坡之話來共勉:「營造一個人文生態的綠色環境,才是都市計畫的目的。」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寫於古風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