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金城坑道」
「金門日報」元月二十一日社論「期許活化金城坑道,強化居民參與」!大意是說:「當年為應自衛隊防禦需要,構建的「金城坑道」,在褪軍事色彩之後,即將活化利用為觀光坑道,這也是繼馬山、翟山、九宮、瓊林、盤山等坑道之後,又再次將軍事遺跡,轉化為觀光要角實例,縣長李炷烽日前在相關部門人員陪同實地會勘之後,並期許「金城坑道」未來正式開放後,能夠成為「認識地下金門」的旅遊賣點。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說真格的,台灣因地窄人稠寸土寸金,到處大廈林立,台北市更有一○一層的高樓,金門當然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和台灣較量,但金門具有戰地的特色,其中「金城坑道」,那是台灣人士見所未見的,非但如此,即對全世界而言,也可說像中國大陸的「貓熊」一樣的珍貴,利用這項資源開放觀光,確屬明智之舉。
有關「金城坑道」是筆者服務金門民防總隊,於民國六十五至七十二年度,在八個年度裡,整建完成十五個戰鬥村─瓊林、金城(含東、南、西、北門四里)、安岐、斗門、沙美、陽宅、山外、昔果山、頂堡、成功、賢庵、後湖、內洋、上林、雙口。金城(含東、南、西、北門四里)是民國六十七年度整建的,筆者是承辦人,手中執有第一手完整資料,謹據以簡報如次:
金城戰鬥村整建是自民國六十七年三月十四日開工,至民國六十八年六月五日完成,歷時一年二個多月,支用新台幣一千六百一十一萬七千餘元。
整建後的金城(含東、南、西、北門四里)計有坑道二五八七公尺,兩用堡十二座、機槍堡六座、反空降堡一座。
民國六十五年瓊林戰鬥村工事整建,向總政戰部執行官簡報奉指示:坑道內應具備通信、照明、給水、抽水,及射擊設備等功能。「金城坑道」興建仍秉執此原則施建。
「金城坑道」長二五八九公尺,坑道內有射擊位置七處,發電機一台,地下水井一口,待避所十五處,抽水機十六部,對講機二十四部,指揮所一座。
「金城坑道」有進出口二十七處:一、東門里辦公處。二、毋忘在莒碉堡(金城鎮公所斜對面)。三、金城鎮公所掩蔽部。四、勝利女神碉堡(金城鎮公所左側公園)。五、金城郵政局。六、金門縣農會舊地。七、金城汽車站地下室。八、原北門里辦公處左側防空砲洞。九、金門政委會右側防空砲洞。十、土地銀行金門分行地下室。十一、假售票亭、金城戲院對面湘味館左側(後拆除)。十二、金電公司地下室。十三、交通崗亭(T字路口)。十四─十七、金門縣政府圍牆角四座碉堡。十八、金門育幼院防空砲洞。十九、金城新莊右側碉堡。二十、金門育樂中心地下室。二十一、金城郊外水井。二十二、金聲戲院右側碉堡。二十三、鳳翔新村旁碉堡。二十四、金門中學圍牆外碉堡。二十五、金門中學圖書館。二十六、金門中學學生宿舍防空砲洞。二十七、金門中學地下室。
「金城坑道」竣工不久,地區軍民聯合實兵演習,陸軍副總司令馬安瀾將軍(後升任總司令),視察民防部隊參與演習情形,先在縣府地下室聽取簡報後,便循「金城坑道」路線步行至金門中學防空砲洞進出口抵達司令台,面對行列整齊精神抖擻的民防部隊狀極愉快,對「金城坑道」,暨民防部隊倍加讚許。
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十六日曲知平將軍奉命擔任民防總隊長,巡視「金城坑道」見坑道滲水積水頗為不滿,表示要追求責任議處,筆者調出有關文件據實報告:「金城坑道」起初經金防部工兵設計呈報上級,國防部總政戰部認為茲事體大,而委請工兵署,及聯三、聯四會同研商設計,以正式命令下達到金防部,民防總隊秉承此令,請兵工協建,並由防衛部參三、政三及工兵組編成督導組由首席副司令官擔任組長,完工後,國防部派員蒞金驗收,認為「金城坑道」對防區戰備具有很高的效益,飭知本案有功人員酌情敘獎均有案可查。
「金城坑道」係依瓊林坑道模式採掏挖式作業,灌漿用單面配置模型板,且深入地下,有道是人往高處攀,水往低處流,「金城坑道」滲水、積水,在所難免。金門縣政府開放「金城坑道」觀光必面臨滲水、積水的考驗,而設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