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鑰匙兒」到「浮萍兒」看兒童另類留置現象

發布日期:
作者: 寧靜。
點閱率:1,199

拜讀王順民老師95年7月12日的文章│從「鑰匙兒」到「浮萍兒」的另類兒童留置現象──兼論賣場安親照顧模式的可能性,讓我心中有很大的感觸,因為我是一個代理教師,每當下課鐘響,有些孩子開心地被家人接走,或是跟同學一起坐著安親班的車子,一同得到課後的輔導照顧;但仍有些孩子無處可去、沒人陪伴,他們面對的是比20年前的「鑰匙兒」更充滿誘惑的環境、更複雜的家庭問題、更激烈的課業競爭。這些孩子仍舊無人陪伴,面對的是更漫長的孤單和漂浮,他們是「浮萍兒」。近幾年社會環境丕變,離婚率激增、跨國婚姻盛行、鄉村青壯年勞動人口外移嚴重和失業率提升,造成了單親家庭、外籍新娘家庭、隔代教養家庭及貧困家庭情形大幅增加。這些來自「高風險家庭」的弱勢兒童們,父母沒有能力供他們參加校外的課輔班、才藝班,也沒有辦法在下課後好好陪伴教育,學習成就上的差距與其他同學逐漸拉大,於是導致許多放棄學習在外遊蕩、流連不良場所,甚至因同儕認同的需求而加入幫派組織的情況發生。他們有根,卻到處漂泊;需要陪伴,但無人導正。

而我會利用下午最後一節課將這些孩子留下來,給予個別的課業輔導,針對其不懂的功課一一指導,並和他們互相交談,在我的能力所及給予最大的協助,但放學回家後,他們就像是出了籠子的小鳥四處飛。我認為可以結合社區的資源力量,例如由一些家庭主婦、退休人士來組成看顧小孩的兒童中心,藉由社區的互助力量來解決孩子的問題,不但讓孩子有了固定場所可學習,亦增進社區居民彼此間的交往,社區鄰居關係自然形成的長期的人際網絡,更不用將孩子送到安親班去,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的起這些費用,節省這些費用幫孩子添購課外書,親子共讀不僅可培養親子之間的關係,也可以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公部門的單位可適時介入,在每個鄉鎮都有鄉公所,鄉公所可提供場地,藉由外面合格的安親班或由退休教師,對這些孩子提供另類的照護,當然是使用者付費,也必須符合孩子的需要,針對其所需要,提供良好的安親需求,這樣不僅家長不需擔憂放學後的孩童何去何從,又可兼顧到孩子的課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