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以柯羅莎颱風災情統計─試擬本土「防颱規劃」之探討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1,105

一、前言

九十六年十月七日柯羅莎颱風逐漸遠離台灣的同時,根據新聞媒體報導與轉載,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最新的統計資料,可知此次颱風過境台灣的兩天期間,全台一共有十人意外死亡,三人失蹤,六十七人受傷。不過這些傷亡中,消防署認定,有些並非颱風直接造成的因素,所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官方版本,颱風死亡人數為五人,失蹤兩人,受傷五十六人,臺灣現已為開發中的國家,為何每次在經歷颱風的襲擊後,皆會造成重大的損害呢?就讓我們以柯羅莎颱風災情統計,試擬本土「防颱規劃」之探討。

二、災害發生原因

臺灣因位於亞熱帶地區,常有颱風與雨季的侵襲,更由於地狹人稠,都市與山坡地之間,在過度開發的情況之下,現在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居住於大都會區,但仍有少部分的人口,是居住於危險的山坡地上與邊緣地區,當颱風與雨季來臨時,常因瞬間降下大量的豪雨,導致許多低窪地區的排水系統宣洩不及與山坡地的土壤層含水量增高,地質與土壤鬆動,進而發生崩塌等情事,以致發生嚴重的淹水與土石流之狀況,不時還會造成許多的人、建築物、橋樑及農作物等的傷亡、破壞與經濟上之損失,故颱風來襲時,因其造成的各種水、風災的災害防範,就更顯重要。

猶記,在前幾年發生的賀伯、納莉、桃芝颱風及近期才發生的柯羅莎颱風等天然災害,導致全臺灣許多的山坡地與地方,發生嚴重的土石流與房屋倒塌及淹水的情況,更造成許多人員的傷亡,或許是相關單位與民眾?對於都會區或鄉、鎮市之排水系統及抽水站與山坡地水土保持和河川兩岸及河床之使用與管理上的漠視關係,以致每當颱風與大雨來臨時,都會區與鄉、鎮市的排水系統,常常因降雨量驟增,宣洩不及,造成多處的淹水與山坡地過度的開發,水土保持不易,導致沙土大量流失與流入河川阻塞河道,河床及河床兩側,則是違章物林立,影響河川的正常排水,總要發生重大的災變時,才有補強與檢討的動作。

三、災害防範的方法

鑒於近幾年來,臺灣地區常因颱風與雨季來襲時,常常造成重大的傷亡與經濟上之損失,所以中央政府才編列有8年800億的治水經費,用來整治全國各大河川,以防範颱風與雨季來臨時,河川溪水暴漲、氾濫阻礙排水系統,所造成的淹水,瑞芳的員山子分洪道,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但這是不夠的,為甚麼呢?因為此次強烈颱風柯羅莎襲臺期間,造成全臺灣許多地方與山坡地的停電、淹水及發生土石流等情事,導致死亡人數為五人,失蹤兩人,受傷五十六人,農作物與經濟上之損失,亦無法確切的統計,所以我覺得政府相關部門,要逐年編列河川與山坡地整治及水、電力和災害防範的經費,對於那些在颱風或雨季來臨時,容易發生災害的山坡地與河川和大都會區或鄉、鎮市的排水系統及危險房屋等,加以整治與規劃,筆者才疏學淺,謹將在工作職場上,所碰到與處理過之經驗,拙劣淺見如下,還望先進與前輩們,不吝指教。

一、平日準備時期

1、山坡地水土保持的加強。

2、山坡地擋土牆功能的補強。

3、限制山坡地的過度開發。

4、加強取締山坡地的濫墾行為與強制拆除山坡地的違章建物。

5、河川防洪河堤的興建與河堤高度的增加。

6、抽水站設備,應逐年的汰舊換新,抽水機主要設備,應設置於高處,以保護抽水機設備,在淹水時能繼續的正常運轉。

7、逐年採購輕、中量級的抽水機,並放置於里辦公室,以利在第一時間之救災的運用。

8、加強河川、道及水庫和河海口之淤沙的疏浚。

9、河川兩岸與河床及水源區違章建物的強制拆除。

10、都會區與鄉、鎮市及農田的排水系統之疏通。

11、電力公司,應規劃逐年或逐區,將電力之供應電線桿,全面改為地下化,以防範電線桿遭強風吹倒,進而影響電力的供應與降低修護人員,於颱風天出勤的危險性。

12、自來水公司,於各水庫與集水區的上遊,加強設置攔沙壩與強制取締或拆除,遭到濫墾與濫建的行為,以維護水庫的水源安全及供水的正常。

13、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加強拆除危險房屋與危險廣告物。

14、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加強與各醫療院所的合作,以利在災害發生時,能迅速的成立醫療團隊與後送機制。

15、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平時要儲存足夠的災害救援物資。

16、中央與地方政府之農業與能源單位,平時要儲存足夠的蔬菜、瓜果及民生必需物品等物資,以防範颱風或災害過境後,市面上之蔬菜、瓜果及民生必需物品,價格遭不合理的哄抬。

二、颱風來襲時期

1、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在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時,應盡速成立防颱與災害救援中心。

2、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在中央氣象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時,應盡速成立災民收容中心。

3、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或里辦公室,在中央氣象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時,應會同轄區警察機關,強制疏散居住於低窪地區及危險山坡地之民眾,至災民收容中心,以維護民眾之生命安全。

4、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或里辦公室,在中央氣象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時,應協助低窪地區之民眾,取得防水沙包的設備。

5、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在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時,應請工程招標之營造廠商,以鋼板圍籬,將轄區內之危險房屋封閉,以防掉落物砸傷路人與損害鄰房。

6、封閉危險房屋之鋼板圍籬,必需堅固耐用,防範被颱風吹走及造成二次傷害。

7、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及鄉、鎮市公所,於颱風來襲時,應加強各河川及抽水站之水位的觀測,以利在即將淹水的第一時間內,將居住於河川及抽水站之附近的民眾,疏散至災害收容中心,並啟動河川分洪與抽水站之抽水系統,以防範淹水。

四、結論

臺灣是一個多元化與現代化的國家,當社會與經濟和生活水準,在日漸提升的同時,我們在面臨大自然災害威脅時,卻又顯得非常的渺小與脆弱,是否因人類有意、無意的過度開發與建設,卻又不懂得遵循大自然之平衡法則與生態?才會造成如此重大的災害,希望藉此探討,讓鄉親多一分的認識、準備,方能少一分的損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