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灣參與國際社會與金門劃為和平特區

發布日期:
作者: 唐惠霈。
點閱率:753
字型大小:

作為台灣的邊境離島,金門得以藉由台灣這波爭取加入聯合國運動向國際社會發出「作為永久和平終戰區」的呼聲,並且在和平特區發展以人道關懷為主題的健康產業,例如:無國界的健康管理、安養、醫療、生技與休憩產業,如此將可充分利用金門既有的環境資源造福最多數的居民、台商甚至大陸人民,讓優秀的台灣醫療產業「在地外銷」,並營造成「人道、反戰」的主題島嶼,切合普世價值進而在國際社會的共同關注下形成台灣新的一面無形的堅固防禦。

台灣刻正積極地爭取行使身為國際社會一份子的義務與權力加入聯合國,訴求參與國際社會不僅是彰顯在台澎金馬的兩千三百萬人民理應在聯合國的宗旨下一體享有和平、安全、平等與自決的權利,並透過國際合作促進台灣經濟、社會、文化與人道相關(尤其是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更明確地反映出台灣因為國家定位議題而長期遭受國際社會刻意忽略,所衍生出的外交、經貿、體育、衛生與人民權利保護等問題,已經使得國家正常化成為刻不容緩的生存需求。

在以台灣為主體的領土架構下,台澎金馬與四角環繞的台灣海峽形成台灣海洋國家的特質,也因為盤踞天險讓台灣擁有更多在國際政治、經濟談判斡旋的籌碼。但不可諱言,從領土的功能性而言,隨著尖端武器的進步,四角中的金門已經失去了以往軍事防禦的價值,近年來也逐漸撤軍,褪去過往戰地的色彩;然而從金門的角度而言,撤軍所導致的消費需求下降造成地方經濟活動力下滑卻並非所樂見的,雖然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試圖透過觀光政策改善,但缺乏大型觀光投資與交通成本過高等因素影響,發展有限,仍然難以發揮帶動經濟的力道;甚至後期的小三通政策,雖然使地方政府一度「寄希望於廈門」,但雙邊「交流」日久,當廈門發現金門不論在產業或政治上都缺乏代表「台灣」的元素與份量,對金門願意釋放的善意與優惠措施就不如甫開放時的熱切了;而單向交流的結果,金門本地的資金更無法抵擋中國崛起的磁吸效應,反而更加重本地經濟能量的下滑;各種替代性的經濟政策均無法改善金門民間長達半世紀依賴駐軍消費的傾斜供需結構,幾經嘗試失敗,部分金門民眾甚至期待台灣重新部署重兵駐防金門。

然而金門當年之所以為兵防重地,是因為符合當時台灣的國家安全發展所需要,因此造就金門民眾有機會「賺阿兵哥錢」的附帶經濟效應,「駐軍政策」畢竟只是暫時性的、違反土地原生性的資源,且軍事基地所潛藏的戰爭危機更代表著當地具有莫大的潛在經濟風險,只能短多長空地阻礙金門整體發展的規模與品質。必須重新思考金門在以台灣為主體的結構中能協助國家發展的策略定位,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價值取捨中可以透過金門來銜接的環節,重新界定金門可以貢獻台灣的戰略價值,才能再次擬定一套既符合台灣整體利益又適合金門當前條件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

在管理學界,以「資源基礎觀點」RBV(Resource-Based View)論證的美國五大湖學派E. Penrose、B. Wernerfelt以及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洪明洲教授都認為,組織發展的策略在於發現組織內部的資源及找出有效使用資源的方法;另一位管理大師C. K. Prahalad則提出DCVC(差異化、顧客化、價值創造及合作化)的創新發展方法,應用在金門的策略定位,當我們尋找金門的發展「資源」時,可由我們最廣為人知的「特徵」來找出與其他離島差異化的優勢,並且以台澎金馬的所有國人作為我們發展策略的說服對象,從他們可能的需求來思考金門發展區域經濟策略所能帶給整體的附加價值,也就是金門應該以「與台灣作合作性的價值創造」來爭取國人民意的集體共識,才能推動適合我們發展的相關政策並進而落實在行政執行的效率上。

「戰爭」是金門給人的經常聯想,從古寧頭戰役起後的數十年間,金門歷經無數大小戰役,過去的「戰地」歷史成為世人共同記憶中金門的特徵,對於數以百萬計的金門旅台、遷台甚至移居外邦民眾更是濃濃的鄉愁。但也因為經歷過戰爭,因此金門最有資格反對戰爭!「反戰、和平」是今日金門人最為渴望的基本生存空間,而「施行民主」與「維護和平」就是當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所訴求的最高價值與最大本錢,「金門和平」因此可以為台灣產生新的戰略價值;宣示金門由過去的戰地轉變為永久和平終戰區,不僅可以作為台灣呼籲台海和平的象徵,也是在國際外交上為台灣建立一道隱性的安全防禦網,中共不但不敢再輕易進犯金門,甚至有數種可能的侵台戰爭路線都將因此必須考量國際的人道譴責,如此也將協助台灣爭取全體國際社會而非僅是美國來介入干預兩岸戰爭的空間。「UN for Taiwan, Peace Forever」正是強調台灣有越多的國際空間,就有越多國際秩序的維護力量來避免台海衝突,從而確保世界各國的最大國家利益。

確定金門在抽象的、政治的上位結構所代表的價值後,訂立下層結構的新金門產經政策也可配合來發展「人道關懷」相關產業,那麼我們不僅可以呼應「和平、非戰」的政治意涵,也同樣可以從金門既有的環境優勢來做另一項RBV「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思考:擁有「生態環境保存完整」、「低開發無污染」、「2006年調查台灣最快樂的城市」、「2007年調查台灣最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鄰近中國地區的人、貨交流便利性」等特性,我們可以從目前台灣兩兆雙星(半導體、影像顯示、生技醫療及數位內容產業)的重點產業政策中,找到適合金門發展的部分生技醫療產業,如健康管理、老人安養、老人醫療、複方漢藥生物科技及旅遊醫療等具有高知識附加價值、低能源需求與低環境污染以及相對較低固定資產投入的產業;除了傳統的賦稅、補貼等獎勵措施外,還可以配合金門「鄰近中國、台灣管理」、「較低國安、檢疫、境管等國家治理成本」的地理與制度優勢,實行:開放大陸與世界各國慢性醫療、安養人口長期居住、就醫人口入出境給予特別行政措施、不動產特別許可購置、使用等帶動市場需求的特區行政。而隨著開放市場吸引台灣醫療與醫藥產業逐漸進駐,也將自然而然解決地區長久以來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

過去曾因為施行戰地政務而封閉長達半世紀的金門,如何在因應台灣當前兩岸、國際環境變化下找到自我的新定位,而非隨著時空遷移逐漸邊緣化、埋沒於悲情歷史的記憶中,是艱鉅龐大而難解的課題,且推行任何政策都仍有其條件不足或非操之在我的部分有待克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世界潮流中,民主的道路是條沒有回頭的路,金門在台灣的體制下已經數十年,解除戰地政務後的十餘年民主路程也建立了人民當家自主的意識,金門沒有「歸還」中國統治的問題,只有如何善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歷史與法政體制等特殊性,找到自己對台灣與中國間維護安定、促進和平的貢獻價值。在台灣積極爭取入聯的此刻,所有國人也應體認到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以人民的聲音告訴世界:我們希望參與國際社會、希望維護國際秩序的力量保障台灣發展的安定,這是攸關全體、是攸關我們所有身家性命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我們願意積極認真思考,讓過去曾經是「戰地」的金門劃為「永久和平終戰區」、讓曾是佈滿數十萬重兵的「反攻基地」轉變為接受所有醫療需求者的人道關懷聖土,便猶如向世界宣布:我們台灣要在曾經硝煙散射的槍管開出象徵愛的玫瑰,在曾經荊棘遍佈的家門掛上象徵和平的橄欖枝。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