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先行啼聲─「小三通」新絲路

發布日期:
作者: 張火木。
點閱率:886
字型大小:

一、兩門兩馬自古就有「八緣親」

兩門自古是一家,金廈關係的發展是兩岸關係發展史的縮影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讓金門與廈門結下史緣久、地緣近、血緣親、語緣通、文緣深、神緣合、俗緣同、商緣廣的所謂「八緣之親」。

過去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由於人為與戰爭的因素,造成兩岸骨肉分離,也讓百餘萬外省族群阻斷了歸鄉路,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兩門自古是一家的史實。同樣兩馬居民自有縣轄治以來,均屬於連江縣,其關係也是同樣血濃於水,關係相當密切。連江縣位於閩江口,是福建省所轄之縣分,由於國共內戰,原連江縣一分為二,造成今日兩岸都有「連江縣」的奇特現象。

詩人鄭愁予說:「金門不僅是一個僑鄉的島而又是通向家鄉的鄉愁的島。」在其〈孿生的海岸系列〉詩文中,感性寫出「水有緣、岸有緣,這兩個邊緣是在大地之母的同一子宮孕出的。當成為一雙文化的胎兒,而且分娩,這骨與血的『孿生』命定是『緣』的極致的情懷。」如今詩人已將戶籍遷到金門,時常輕鬆遊走於兩岸之間的山水田野。

桂冠詩人余光中在旅遊廈門時,曾感慨地說:「福建與臺灣門當戶對,天造地設。我們有兩扇現成的門,一個金門,一個廈門,為什麼不打開呢?」詩人的感嘆,金馬人的親身體驗最深。

中共總理溫家寶於記者會中,曾針對美國記者提問有關「反國家分裂法」制定動機時,特別引用中國歷史典故:「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這句話聽在金馬人民的耳朵裡,是有其感性的說服力。

此外著名作曲家莊奴在旅遊廈門時,亦曾創作〈兩個門兒門對門〉:「福建有個門,門兒叫廈門。臺灣有個門,門兒叫金門。福建臺灣一水隔,兩個門兒門對門。福建和臺灣,手兒牽著手。廈門和金門,心兒連著心。福建臺灣一水隔,兩個門兒門對門。福建臺灣各兩岸,兩岸隔不斷一家人。福建和臺灣,兩地常來往。廈門和金門,往來分外親。福建臺灣一水隔,兩個門兒門對門。福建臺灣各兩岸,兩岸隔不斷一家人。」這首詞亦道盡兩岸平民百姓長期以來渴望和平往來的心聲。

最近在《雲水瑤》影集中,我們看到的是,一部描寫兩岸三地刻苦銘心的愛情故事,即使相隔兩地,卻是至死不渝。主角陳秋水不曾忘記他的真愛王碧雲以及遠在雲林西螺的母親徐鳳娘;雖因「228事件」逃離臺灣遠離家鄉,卻改名徐秋雲,提醒自己勿忘家鄉真愛。自始至終,這段愛情便分隔兩岸,各自為自己的人生而奮鬥,卻從未忘記在彼岸的另一半。

二、「小三通」開啟了兩岸和平的契機

2007年冬天的金門寒意襲人,海風狂吹,新一屆立法委員的選舉又沸沸揚揚開跑了,所有關於金門發展與前途的議題即將高度發酵。中國時報製作《臺灣希望2008專題系列》〈人民心聲〉中呼籲建設金門勿再淪為口號,誠是絕大多數選民的共同心聲。

從空中鳥瞰,金門中段狹窄,兩端寬大,就像一隻飛舞在海上的彩蝶。北邊隔著圍頭灣與晉江、南安縣為鄰;西邊隔著廈門灣與廈門市為鄰,廈門島歷歷在望。在兩岸隔絕以前,金門、同安、廈門、泉州、漳州即曾為同一生活及物流圈,交通往來關係十分密切。

過去半世紀,從金門看大陸是遙遠但實際距離卻很近,要去大陸距離很近卻很遙遠,是一種奇妙的分離關係。但是金馬「小三通」開航後,讓壁壘分明達半個世紀的兩門(金門、廈門)與兩馬(馬祖、馬尾)重新連成一體,也讓魂牽夢思的兩岸親人得以再度重逢,真正幫助兩岸人民拉近了身心的距離。

從一開始,對於「小三通」的政策推動,金馬地方民意與政壇人士都有非常高的期待,可以說是天天引頸在盼,當時率團首航的陳水在縣長,即曾主動向廈門市長提出「金廈經濟共榮圈」的構想。

當時主要著眼於金門缺水、缺電,又缺乏基礎建設的建材原料,甚至金門民眾就醫問題,也基於地緣時效因素,希望能夠有後送廈門的機會。而「小三通」對金馬居民最大的吸引力,是連接上已經阻斷半世紀以上的大陸血緣臍帶,同時建立起輸送經濟養分的管道。「小三通」首航時,陳水在縣長曾信誓旦旦表示,他此行「破冰之旅」,最重要的是要為金門打開一條新世紀生路。然而六年過去了,金門新世紀前途發展前途,金門人引頸期盼能成為廈門市的後花園,迄今仍然遙遙無期,即便是六年來金馬人一窩蜂在廈門及福州置產,往來「小三通」旅客數已超過二百六十萬人次,但兩岸關係仍然充滿著荊棘與坎坷。

2005年9月間,陸委會破天荒首次以簡體字出版《和平橄欖枝》,書中彙整了我政府歷年的政策宣示及作為,包括政府與大陸建構統合架構的企圖、彈性推動談判的複委託設計、健全兩岸交流秩序的法規修正及制度建置等,希望以一步一腳印模式,讓兩岸朝穩定和平的走向發展。

書中感性地向大陸當局遞出善意的「橄欖枝」,希望兩岸間的敵意可以如洪水一般消退,也希望不要讓難得營造的善意一再蹉跎。因為打造一個兩岸人民安居樂業的環境,需要兩岸共同來努力,「一中原則」限制了兩岸可以開展更大格局的可能,而「和平」的最終理想,卻能提供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希望兩岸的領導人,都能共同期許成為「和平達人」,近年來,金馬兩縣地方行政首長努力想扮演「兩岸和平達人」卻常常落得事與願違的下場。

監察院2007年委託筆者整理寫作《先行啼聲─「小三通」新絲路》一書,即將在今年底由《商業周刊》發行,該書分別以政策方案、人道救援、親情故事、離島經濟、航運安全以及交通設施等多元面向,來探討金馬試辦「小三通」六年來的實際概況,並從金馬百姓、臺商往來、榮民眷屬、青年學子以及兩岸觀光客等角度深入探討,不限於地方性層次的議題與政策面的檢討為範圍,以期提高報導深度與思考廣度,前後二次監察委員的專案調查報告及其多次地方與中央部會的巡察意見,均作為撰寫論述的依據與參考素材。

金門自古屬於泉州市同安縣管轄,泉州市曾經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泉州是臺灣先民的原鄉之一,四百年前先民不懼辛苦死亡橫渡黑水溝,四百年後臺商循著先民的足跡重返原鄉尋覓商機,「小三通」實驗方案的確拉近兩岸人民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同時開啟了新世紀兩岸人民和平交流的契機,故取書名為新絲路。

目前「兩岸關係」在臺灣,既是朝野之間爭議激烈的政經議題,也是選戰烽火與國家認同操弄的祭品。但何以政府與民間在兩岸議題的認知落差會這麼大?關心兩岸的學者都認為,中國現在積極發展經濟,不太想用武力犯臺,但臺灣執政當局為了選舉,這幾年一直撩撥兩岸關係,造成臺灣整體發展停滯受限。兩岸關係是經濟發展的根本關鍵,當前要務是改善兩岸關係,建立和平共存的條件,加速政策鬆綁和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臺澎金馬經濟發展的腹地。

總之,打開兩門,加強兩馬交流,是增進金馬兩縣民生建設與經濟繁榮的很好方式,兩岸「小三通」的政策推動,可以促進兩岸良性關係的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時代的趨勢以及全球化的歷史潮流,亦是開啟兩岸和平曙光與和平之路的契機。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創會理事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