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放榜之後─高等教育市場化之我思

發布日期:
作者: 小丕。
點閱率:743
字型大小:

當今快速變遷與進步的大環境,高等教育隨著時代脈動而與時並進,過去高等教育只有少數菁英份子所能享受,但今日經濟建設的進展、人民生活素質的提升,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呈持續上升的曲線,1990 年代以來,台灣為提升國家人力資源,增強國際競爭力,一般和技職背景的高等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成長,大眾化趨勢逐漸形成。

除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之外,全球各國的高等教育,逐漸的成為一項商品,以往藉由高教促使階層流動的機會將逐漸逝去。台灣在民國83年4月10日「教育改革行動」後,為了「回應」民間「廣設高中大學」的呼籲,同時,順應80年代以降國際間新自由主義浪潮崛起與高等教育逐步開放的變遷,逐步的開放許多專科與技職院校升等為大學。近十年,每到8月大學聯考放榜之時,媒體的頭題每每標示著「大學錄取率再創新高」、「未來幾年大學錄取率將突破百分之百」等,看似聳動,但實際上卻也成真的新聞標題。從數字上來說,的確紓解所謂的「升學率」,讓莘莘學子人人有書念,讓每一位高中生一圓大學夢!然而,大學暴增後的今日,社會卻開始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

高等教育的運作,無論是一般教學或學術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與資源挹住,才能完善運行。過度「開放」的大學政策下,及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教育與學術研究資源的分配不均與不足,造成了某些惡性的發展與循環。在這樣的結構因素影響下,造就了所謂的「學術資本主義」與「教育市場化」等嚴重的問題。其中教育市場化影響尤大,高等教育的商品化與工具化,以及民間企業等贊助者將可能過度干預大學運作,對於大學自主性造成傷害。

所謂「高等市場化」是指大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據市場運作的機制和規律,重構其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控制體系等教學管理系統,調整和修正大學與社會其他組織的關係,將大學逐步改造成為市場經營主體的一種行為過程和趨勢。

當教育呈市場化趨勢時,會出現以下特徵:

1、自負盈虧原則(Self-Financing Principle)

2、市場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Market)

3、國家提供者角色減弱(The reduction in State Provision)

4、市場管理原則的採納(Adoption of Market-oriented Principle )

5、市場主導課程(Market-driven Courses)

6、校院創收(Pevenue Generation)

7、內部競爭(Inter nal Competition)

8、強調效益(Importance of Three Es)

市場模式的教育發展其主要優點是,可以不斷的刺激學院和大學增加彈性使其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提升高等教育生產效率的功能,以及消除壟斷並促進社會資源分配效率的作用,但高等教育機構將逐漸喪失原有的獨特性,而陷入一些困境:

(一)、就經費方面,在解除管制,給予高等教育更大的財務自主的同時,以往由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經費也隨著大幅度刪減,不足的部分大學必須以募款、推廣教育、建教合作等自籌方式來提供。在這種情況下,大學校長所發揮的功能迥異於過去單純的學術領導者的角色,而常常必須是個活躍的募款高手。

(二)、就學費方面,因為政府經費的刪減,大學校院必須提高學費以為挹注。原來分配給高等教育機構的經費,轉而以獎學金、學生貸款、教育券等方式直接補助學生。如同美國的高等教育一般,宣告著「高學費、高補助」時代的來臨。

(三)、就行政管理方面,競爭市場對生產效率的強調,導致大學校院的經營日趨企業化,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機構採用企業界的管理方式、管理風格,專業的管理主義逐漸取代過去由教授兼任的業餘行政者,掌握高等教育機構的經濟大權。這種逐漸轉化高等教育機構,使其具有一般私人公司的特質,引起大學教師普遍的疑慮,且教師的價值觀常與管理者的目標有衝突,同時帶給教師疏離感。

(四)、就人事方面,在提升學術生產力及刺激學術人力市場競爭的大前提之下,高等教育機構的終生聘用制度受到空前的挑戰,美國式的「發表論文或走路」對研究成果的要求成為仿效的對象,此外,大學教師在教學和服務方面也將接受嚴格的評鑑。

(五)、就評鑑方面,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之一就是完全訊息,也就是供需雙方充分瞭解市場的供應情形及價格。為了提供高等教育消費者較為充分的訊息,各國政府要求大學校院進行評鑑,並將評鑑結果提供給社會大眾,做為學生及家長選擇高等教育機構的重要依據。

(六)、競爭與多樣性方面,政府將高等教育的多樣性交由市場力量來運作,認為只要高等教育回應市場力量,多樣性就會產生,這樣迫使高等教育機構努力找出「市場利基」的作法,不但沒有顯著成效反而促使大學院校同質發展。且大學院校彼此間的激烈競爭也可能導致大學文化的扭曲,例如為了獲得研究經費,教授在挑選研究主題時可能會以經費補助為考量,而不必然以學術的重要性出發,阻礙學術的進步。

(七)、品質與自主方面,大學院校基於教育理念所訂定的內部目標與回應社會需要而產生的外部目標,往往牽涉不同理念、觀點和利益,很難達成共識。當高等教育需投入相當可觀的社會資源,高等教育的品質及其與社會需求的相關性應獲得某種程度的保障,問題是品質要如何界定與評估?許多國家以人力規劃來引導高等教育畢業生之類別與數量的失敗經驗,顯示由政府所界定的社會需求及據此訂定的高等教育目標往往和現實脫節,甚至誤導教育投資方向。

因應國家競爭力需求,大學不僅要創造知識,它所訓練的人才更應符合國家經濟需求,因此大學與企業界的結合勢在必行,但市場化的功利主義色彩使大學求「真」的理想性消失。高等教育主要功能本在傳授既有的知識,而今日的大學不只需要具備研究和教學的功能,同時尚須具備「服務」社會的功能,在這樣高等教育功能轉變的過程裡,政府、市場和學界三者間均扮演重要角色。當政府為因應高等教育數量快速擴張而減少對高等教育經費補助,並且賦予高等教育有更多自主空間的同時,大學亦需與產業界及市場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以籌募足夠的校務基金來源,同時在合作的過程中,大學亦需以創新的技術與研究成果回饋給產業界。在如此合作關係下,高等教育似乎不再能維持往昔學術自由、自主的角色,甚至轉變成產業界強化其競爭力的工具。

凡是「以客為尊」導向的企業,勢必投顧客之所好,將顧客的喜愛與意見視為聖旨,大學一直以來是社會清流的代表,引領著社會的思潮前進,大學教授們所享有的社會地位崇高,因為他們不畏權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創造理論;不附和權貴,不逢迎拍馬,一針見血地對時事提出批判與評論。然而,市場化之後,可預見的是大學教授社會地位將驟降,充其量等同於企業的中低階主管,不再有學者應有的風骨及批判,不再提得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教育使命」持續改善,大學將面臨幾個矛盾:

1.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矛盾;

2.教育理念與市場理念的矛盾;

3.人文導向與職業導向的矛盾;

4.公益目標與經營目標的矛盾。

市場無形的力量如同看不見的黑手,影響著大學的發展,將大學導向完全競爭的市場歷程,包括解除管制、消除壟斷及私有化,同時也包含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銷理念,講求競爭、效益。在大學數量急遽擴增的環境下,面對市場競爭,各校無不各施其法來吸引學生,其中也多採商業促銷的手段,例如獎學金的提供等,來進行招生的宣傳;同時在政府解除管制的同時,政府不再全然地扮演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因此,各大學更面臨要自籌經費的壓力,在市場理念進入到高等教育後,市場法則引導著大學的發展途徑,因而目前大學所處的環境以及它的運作方式,都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面貌。這樣的學術資本主義,對學校的自主性與整體高等教育將造成傷害。影響所及,高等教育的目的變質為特定企業或國際勞動分工的附屬機構,而非培育一個具備人文與知識素養的知識份子;以此,高等教育原有的精神將逐漸喪失,追求真理與知識本質,培育以人為本的獨立思考判斷精神的原始意義,將淪為口號。

面對市場、政府和高等教育間動態而複雜的關係,高等教育相關人員或許比以往更需要思索高等教育的本質和如何在學術自由、大學自主及社會期望和經濟需求間取得平衡點,以及如何擴大高等教育視野,引領社會變遷,追求卓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