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6G時代:技術發展與產業競爭力的雙重挑戰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擷安。
點閱率:8,687

隨著全球對6G技術的競賽逐漸升溫,台灣正透過與歐盟的合作,邁向全球6G技術發展的前沿。2024年10月8日,經濟部與歐盟執委會資通訊網路暨科技總署(DG CONNECT)聯合舉辦「2024臺歐盟6G SNS聯合研討會」,並宣布台灣成為全球最大6G實驗網計畫「SANDBOX」的合作夥伴,這不僅是我國技術實力的重要突破,也是台灣在6G標準制定前奠定產業優勢的重要一環。本次合作涵蓋多家台灣企業及學術單位,如光寶科技、工研院及中山大學等,顯示出台灣在微電子與資通訊領域的研發實力。這項國際合作將為我國6G技術帶來哪些發展契機?同時,台灣又應如何透過政策與技術布局,鞏固在全球6G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首先,台灣與歐盟共建6G實驗網,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測試平台,更是進入國際標準制定圈的重要通行證。6G技術預計在2030年邁入初步商業化,2040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3,405億美元。在這個背景下,各國競爭的核心已不僅限於技術研發,更包括誰能主導標準制定。台灣若能在標準制定階段獲得一席之地,未來將更容易融入全球6G生態系,並在標準確立後獲得技術授權與市場先機。透過與歐盟多國研究單位及企業的合作,台灣不僅能共享歐洲前沿技術成果,也能參與歐盟各項研究計畫,擴大技術創新網絡。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台灣在國際科技舞台上的能見度,也為台灣6G技術進一步與全球接軌鋪平道路。
其次,透過6G技術的跨國合作,台灣能有效填補資通訊產業升級所需的技術缺口。根據本次研討會的資訊,台歐合作的6G實驗網將結合先進的O-RAN(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技術、AI人體姿態辨識、3D感知成像技術等前瞻應用,這些技術的整合不僅擴展了6G的應用場景,還可有效提高通訊網路的智慧化管理能力。對台灣而言,這樣的技術交流能夠提升國內通訊產業的技術層級,帶動半導體、光電、及網通設備製造業的同步升級。例如,光寶、仁寶等企業透過參與這些前瞻技術的研發與驗證,能夠提前佈局6G相關設備與模組市場,並以技術領先的優勢進一步搶佔全球市場份額。這些技術的升級與應用將不僅有助於台灣產業提升附加價值,還能打造更強的全球供應鏈競爭力。
然而,這項合作背後亦存在潛在挑戰。6G技術的發展與商用部署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還需要具備高度技術能力的研發團隊與完善的基礎設施。根據歐盟的規劃,未來數年內將投資超過3.82億歐元於6G SNS計畫,而台灣是否能有足夠的資源和技術人力,持續投入並保持領先,將是一大考驗。台灣的科研與產業界雖擁有堅實的技術基礎,但在面對歐洲、北美及韓國等技術強國時,依然需要更積極的政策扶持與資源挹注。為此,政府應考量擴大對6G研發的投資規模,並透過國際合作項目引入外部技術人才。同時,應鼓勵國內企業加強與學術研究機構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技術生態系。
此外,台灣在推動6G技術發展時,需特別重視知識產權與產業安全的保障。隨著6G成為新一代通訊技術的核心,其對戰略安全、經濟自主的重要性愈發顯著。歐盟執委會在本次研討會上強調,6G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一個影響全球科技格局的戰略技術,這意味著台灣在與歐盟合作的同時,必須確保自身的技術自主性與產業安全。政府在推動國際合作時,應加強技術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確保台灣在6G技術上的自主權,避免因國際間技術共享而導致關鍵技術外流。此外,應建立嚴密的資通訊安全標準,確保未來6G技術在國防、智慧城市及產業應用上不受潛在安全風險的威脅。
最後,台灣若能有效運用與歐盟合作的機會,勢必能在6G技術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然而,這需要政府、產業界與學術界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國際級的技術研發與測試環境。台歐聯手建立的全球最大6G實驗網,將成為台灣展示技術實力的舞台,但要真正將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還需更多政策與產業鏈整合的配套措施。政府應進一步強化對6G產業的支持力度,建立穩固的研發資源平台,並推動更多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未來的6G競爭中成為關鍵玩家,並確保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