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博物館出發│點亮聚落家廟 照見島嶼文化的永續之光

發布日期:
作者: 盧根陣。
點閱率:215
字型大小:

在金門的每個聚落裡,家廟的燈火曾經象徵著一村一姓的精神凝聚。那盞燈,不僅照亮了祖先的廳堂,也照亮了人心與人情。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聚落人口外移,信仰活動逐漸式微,許多家廟的燈光正面臨熄滅的危機。
身為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的館長,我常思考:當博物館不再只是展示文物的空間,而是一座有生命、有溫度的「文化行動基地」,我們是否能讓這些燈火再次點燃,讓金門的文化重新被看見?
一、從博物館到社區||文化要走出展廳
傳統博物館多以「收藏與展示」為主,但在當代社會中,博物館的任務已轉化為「行動與對話」。金門的文化能量,存在於民間信仰、聚落組織與生活美學中。若博物館願意走入社區,成為地方文化的協作者,就能從靜態保存轉向動態創生。
因此,我們提出了「聚落家廟點燈人計畫」。這不僅是一項文化復興的行動,更是一場精神的覺醒。我們邀請居民、學生與藝文工作者,一同成為「點燈人」,學習廟宇文化、祭儀精神與歷史脈絡,重新理解家廟不只是宗教空間,而是連結人與土地的心靈之所。
二、信仰的火光,成為文化的引路燈
在金門的聚落裡,家廟是歷史的地圖。每一道廟門、每盞神燈,都承載著族群遷徙、風俗形成與倫理教育的故事。透過「點燈人計畫」,我們讓這些故事重新被訴說,也讓年輕世代回到家鄉,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根源。
我們並嘗試以藝術與科技介入,例如光影裝置藝術、祭典劇場化演出,讓傳統信仰以現代語言重新呈現,使文化的延續不再只是形式,而是生活中的體驗。
三、從地方信仰到文化永續
文化永續的關鍵,不在於「保留過去」,而在於「活出當下」。金門作為島嶼文化的縮影,正需要在信仰、教育與生態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透過博物館與家廟的協力網絡,金門能建立一種新的文化治理模式||以社區為核心、以人為主體,讓文化不只是「物件」被展示,而是「社群」共同記憶、共同生活、共同實踐、共同開創。
我們希望「點燈人」不只是守燈者,更是文化的火種傳遞者。讓博物館成為文化能量的中樞,讓每一盞家廟的燈光都能照見金門的靈魂,也照亮這座島嶼的未來。
結語
文化的火光,從來不應只留在展櫃裡。當博物館走進聚落、走進人群,它不只是保存歷史的地方,而是點亮未來的所在。金門正以這樣的方式,讓島嶼成為一座「活的博物館」,讓信仰的燈、文化的燈、人心的燈,一盞盞再次亮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