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AI對學習能力的威脅

發布日期:
作者: 劉明德。
點閱率:66

AI為學習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學習者只需輕鬆求助,即可即時獲得學習上的協助與回饋。同時,AI也能提供陪伴與心理支持,且不必透過開口說話,可以免除學習互動中可能出現的尷尬與不適情境,因此成為許多學習者心目中的「學習輔導老師」。
AI雖然能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建議、提升學習成效、增加學習參與及幫助自主學習等,但使用AI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逐漸浮現。根據美國賓州大學於2024年7月公布的研究結果,生成式AI可能對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研究指出,使用ChatGPT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上普遍較差,且一旦拿掉AI工具,學生的學習成效會大幅下滑,顯示對AI的依賴可能削弱了真正的學習能力。
若學生不斷向AI索取答案,並習慣將原本應自行完成的學習任務交由AI處理,就如同企業將自己本應完成的工作外包出去,長此以往,不僅會逐漸喪失原本應具備的能力,更會削弱在邏輯思維、歸納整理等方面的訓練機會。當學生過度依賴這個更快速、更高效的AI學習助手,將不利於培養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最終可能導致實質自主與獨立學習能力的退化。
令人憂心的是,AI讓學習產出變得輕而易舉,容易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投入與能力產生過度樂觀的錯覺。事實上,學習越依賴AI,學生真正靠自己掌握與內化的知識就越少,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也顯示會在無形中削弱了他們的記憶與判斷力。這種依賴不僅減少了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責任的承擔,更使原本應建立在自主探索基礎上的學習過程,逐漸轉化為對外部工具的過度依賴。
目前AI已普遍成為學習助手,教育現場中的師生互動、學習引導、成績評量與教學品質持續出現質的轉變。若教育部、地方政府與各級學校僅是追風的推動AI應用,卻未正視AI對學習能力可能帶來的衝擊,並缺乏完善配套來與AI的潛力結合,則「結合AI培養身心健全、具備核心素養的學生」這一教育目標恐將淪為空談,甚至落入揠苗助長的陷阱。
當教育創新無法同時考慮AI的威脅,校園學習共同體的價值將被弱化,更糟的是,若學生在運用AI的過程中,未能真正培養起紮實的自主與終身學習能力,一旦面對現實世界的挑戰與考驗,才驚覺自身能力不足,其所帶來的焦慮與不安將更難以化解。若AI的使用無法帶來學習能力的強化,反而引發學習過程的失控,對學習者帶來更深層的失落與傷害,這樣的結果,絕非推動AI教育的初衷。
因此,在積極運用AI提升學習成效的同時,教育體系更應審慎設計學習機制,引導學生在使用AI的過程中保持完整的思考訓練與實質學習掌控,避免過度依賴,確保學習的品質與深度不被削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