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百年老樹尋根記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孟璇/金鼎六○一。
點閱率:741

有一個活動,宛如一顆星星般的閃亮,將我吸引到這來,那是一個充滿驚奇又獲取知識的旅程,那就是林務所舉辦的「百年老樹尋根記」。

報到時,我抱著又興奮又期待的心情,不禁讓我左顧右盼。我們在報到處領到一份文件,裡頭有本「老樹有情」的書,記載著有關百年老樹的資訊,這些琳瑯滿目又有趣的古樹,讓我好奇的不停翻閱著。拍完大合照後,便展開了我們的旅程了。

第一站是觀賞林務所裡的百年老樹「雞蛋花」,因為它開花時像個荷苞蛋,所以才叫雞蛋花,俗名是「雞蛋黃花」。也因為它的樹枝長得像鹿的角,所以也稱為「鹿角花」。它從南洋一帶來的,是泰國國花,但是,要小心,它是有毒的,它的乳汁不能輕易碰觸喔!講師說校園中的植物也深藏著危機,就連漂亮的杜鵑花也有毒呢!所以越美的花就越不能碰。

「刺桐」是民俗文化村裡的古樹之一。我們在這棵樹下聽著講師解說,刺桐的花形似雞冠,故又名「雞公樹」,在五月開花,它是先開花後長葉的,很特別吧!還有,要記得老樹會有樹神,所以不能敲打它,並要懂得尊敬它,尤其是這棵刺桐長在這十八間紅磚綠瓦的傳統房屋中,更能將這裡的景觀點綴得美不勝收。刺桐後面有棵長得非常奇怪的樹,叫做「木康榔」,俗話說:「有心插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棵木康榔是某位旅居日本的人帶回果實食用,食用後隨意丟棄,而自然生長,成為今日所看到的木康榔。

第三站在斗門參觀「黃連木」,那是清光緒十二年間,為了防止風砂侵襲才種的,所以別名「風頭樹」,「黃連木」在斗門聚落是留存最多的呢!下一站到浯江溪介紹「紅樹林」,雖然是大家熟悉已久的植物,但每聽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心得跟收穫,所以我覺得百聽不厭,一心一意的聽著解說。不知不覺,午餐時刻漸漸降臨,此時,我的肚子也不斷的敲鑼打鼓告訴了我。正好,領隊這時發令:「吃飯了。」因此,我們以快速的步伐向吃飯地點「莒光樓」出發。

我們拿到分發的便當及飲料後,各校帶開,老師和我們四個決定一致,選擇在一個太陽高照、非常溫暖的地方,就地開始享用中午的山珍海味。哇!真是大飽口福啊!一吃飽,經過老師的許可之後,我們四位小女生,在莒光樓的周圍東奔西跳。到處逛逛。跑到莒光樓的頂樓上使用望遠鏡,我們能清楚的監視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也能欣賞遠處的美景,如果不用望眼鏡的話,樓下的人,像似被縮小到似乎比螞蟻還小呢!午休一結束,我們又繼續上路了。

我們抵達總兵署,講師帶領著大家到後頭看一棵最高的樹「木棉」,我們站在木棉樹下,仰頭一看,發現木棉竟是如此的高大、壯觀。木棉的棉毛可製玩具,是枕殿、棉被的填充材料之一。因為花美,而容易吸引眾人的目光,使木棉在民國八十二年當選為金門的縣樹,但這棵木棉卻也為附近居民帶來困擾,因為它葉子多、掉得快,棉花會四處亂飛,所以木棉增添的麻煩可真不少。總兵署附近,還有一棵「玉蘭花」,我家的奶奶很喜歡玉蘭花的清香撲鼻,講師告訴我們如何保持住玉蘭花花香的辦法。又說玉蘭花、鷹爪樹及芭蕉是不能種在住家附近的樹木,因為芭蕉的果實是沒有種子的,傳說種在住家附近就會絕孫無子,這是一種古代的迷信,真有趣。

到了最後一站「榕園」,顧名思義,這裡有很多榕樹。以前,百姓覺得榕樹是一種沒用處的樹,它的樹幹不直,不能製作家具。但後來發現,榕樹不但可以遮風蔽雨,還可提供大人們在樹下喝茶、下棋,或著是小孩子們在樹下乘涼、嬉戲的功能。榕樹內的榕樹不勝枚舉,其中只有九棵是真正的百年古樹,而這九棵中的三棵上還有稀有的「松葉節」呢!我和筱雅及學妹還親自跑去瞧瞧分別在哪三棵榕樹上喔!榕樹會枝幹生根,根也會生枝幹,就這樣枝生根,根生枝,就俗稱為「不死之樹」。也因為榕樹會這樣成長,就能倒插種植,另一種別名就叫「倒生木」。

這趟包羅萬象又令我驚奇萬分的冒險之旅,已經到達終點了,我們依依不捨的結束它,帶著滿載而歸的心情踏上歸途。回顧整個活動中,我認識了很多百年老樹,並且好像深深的踏進大自然的心靈。它悄悄的告訴了我,比書上記載還要多。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書得知識,不如親身體驗,更有感覺。所以平時要多參加活動,才會有更多新的體驗和經驗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