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現代意義
在不久之前,有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社會新聞,就是「強恕高中學生對街友潑糞」的事件,這兩個同學的行為真的是非常不應該,也凸顯了家庭教育和人格養成的挫敗;再看看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家庭人倫慘劇,不忍目睹,傳統家庭的「父慈子孝」的觀念已經漸漸消失了。而現在小孩的行為也越來越離譜、誇張,犯錯了,就把所有的責任推卸給父母去處理,自己則躲起來,不願面對事實,讓父母替自己承擔所有的過錯,漸漸的,父母就成了自己的擋箭牌,因為有了父母的保護,他們的所作所為更沒有分寸,也更肆無忌憚的去捉弄、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使得這個社會越來越腐敗,越來越複雜、糟糕,更使「孝」原始的意義消失了。
有句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主要是要奉勸世人:行孝要及時,不要等到想要孝順父母時,而父母卻已經不在了,若是等到賺大錢時才來孝順父母,也許就已經來不及了,而行孝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像:好好讀書、不讓父母操心、幫忙做家事…等等,雖然這些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卻是我們從小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或許父母的反應並不怎樣,但是有了子女的關心,他們的內心一定是感到溫暖、快樂的!行孝要早,不要等到父母都過世了才來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的孝順他們,這時不論你掉了多少眼淚,喊的多麼大聲,即便是哭瞎了雙眼、喊破了喉嚨,人生都不可能因此而重新來過了,所以,就趁著有生之年好好的孝順辛苦照顧我們的父母吧!
在百孝經中,有句話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所有的「善」中,就以「孝」最為重要,而真正的「善」是從盡孝道開始,我們做子女的應該要盡所能的去孝順父母,對待父母要尊重,不要老是沒大沒小的,這樣會傷了他們的心!等父母老了以後,千萬不要為了減少自己的負擔而把他們送去養老院,要是這樣,他們肯定會很難過的,因為他們的心底就會多了一分的孤單、難過,少了一分的快樂、笑容,這時我們就應該要多多陪伴和聊一聊,賜予我們生命、辛苦拉拔我們長大的父母,若是少了子女、兒孫的陪伴他們又會多麼孤單呢?
現在的這個社會原有的傳統漸漸的被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過度的溺愛和呵護,讓孩子們沒有處理和面對錯誤的能力,也使孩子們不了解要如何盡「孝道」。身為子女的我們,要重新去省視及反省自己在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要如何去體會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是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辛苦,我們應該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去回報父母所給我們的這一切,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擁有最美滿和諧的愛,真正的孝道流傳不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