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恆愛之
「堯舜禪讓」乃是從古至今民眾口口相傳的美德,舜的一片孝心與禹的治水有功,以大愛受到平民的簇擁,而登上崇尚的君主地位,此舉即可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何謂「愛」?受到現今思想的扭曲,許多人對愛的定義侷限於男女間款款私情,但,其字義所涵括的範圍卻遠超乎想像。鶼鰈情深、舐犢情深、菽水承歡皆是為人的基本情操。若能化小愛為大愛,不自私自利,愛人也愛己,將他人的感受適切的放入心中,則能如實將愛發揚光大。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赤壁造就三國鼎立的僵局。梟雄、英雄、智者、猛將、匹夫,只為一奪江山的嬌容,盡皆折腰。這是歷史長軸中十分紛亂的局面,卻也是人才濟濟的亂世,逞凶、鬥智,成敗始於一線之隔,其中的關鍵可說是歸於部屬的才智。蜀漢劉備曾「三顧茅廬」,只為了納孔明為軍師,因為那份真誠之舉,譜出後來「空城計」、「草船借箭」等佳話,劉備知曉何以愛人、敬人,則他人對其亦是如此;反之,曹操生性殘暴,曾想收服關羽,卻不成;曾令華陀醫治自己,卻陷入病入膏肓的窘境。即使一代梟雄氣勢昂揚,仍無法習得君子之道,宛若秦始皇雖統一天下,卻因為不懂得何以愛民,造成民不聊生,秦朝終究在暴政下,只維持了短短十四年的統治。
汪洋何以成其大?乃其不擇細流之胸襟,浪濤洶湧,也為那平靜的海面襯托出非凡氣勢;泰山何以成其雄偉?乃其不拒細石之豁達,高聳蓊鬱,意識那矗立的層層堆疊。橫渡時間長河,世間處處有情有愛,蒼老不再可懼,而是隨著光陰蛻變的遷移;死亡不再可怕,而是羽化成仙的提煉。當萬丈紅塵取代人間煉獄,逃避成了眷戀,人人心底有愛、互敬,則待人如何,別人待我應是如此。
倘若愛全然消逝,世界將陷入一片迷濛灰暗,無論人心,無論社會。沙場兵荒馬亂,百姓人心惶惶,長久以來中國版圖受盡戰役驅使,不斷延伸抑或縮小,改朝換代的迅速,如何求得天下太平?美國因一場紛亂導致分裂,對於膚色間存有差別待遇,自視甚高,是黑人為奴隸,如何求得一視同仁?「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安貧樂道、清心寡慾,造就世間一塵不染的境界,人民愜意度日,良君賜予的恩典,豈不為愛?胸有丘壑,待人如己,消弭彼此存有的偏見,付出內心的關切,豈不為愛?萬物源於愛,世界需要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句話道盡愛的真諦。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為民著想,以自身光環照亮北宋。如今,假使眾人得以體悟孟子的偉大思想,在這諾大的寰宇間,將遍布一顆顆璀璨的恆星。